AI导读: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失败案例增多,部分中小公募面临发行难题。业内建议,中小公募应走差异化路线,挖掘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或专注投研,树立品牌效应。

  【深圳商报讯】(记者詹钰叶)在国融添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基金宣布发行失败后,今年以来发行“折戟”的新基金增加至4只。部分中小型公募存在“发行难”问题,业内建议走差异化路线,打造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

  根据公告,至募集期限届满,二级混合债国融添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仍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该基金早在去年10月12日便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批复,于今年4月启动发行,设置了50亿元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公司还分别在4月与5月为包括该基金在内的多只基金增加了两个销售渠道。

  这是今年以来募集失败的第4只基金,也是年内“折戟”的第2只债基。根据公告,偏股混合型基金申万菱信远见成长与混合型FOF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FOF)均在3月15日宣布发行失败,3月1日,纯债基金兴华兴盛纯债公告称,至募集期限届满仍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公开信息显示,兴华兴盛纯债在获批后6个月开启募集,募集期间,兴华基金还新增了多家销售机构。最终该基金成为今年首只发行失败的新基金,同时也是2023年以来首只发行失败的纯债基金。

  受限于基金经理资历、公司规模与品牌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与头部公募相比,不少中小公募在新基金发行上面临困境。同花顺数据显示,至记者7月15日发稿时止,今年以来,121家公募成立的新基金共有736只,合计发行规模为5579.37亿元。其中,有16家公募最新管理规模不足百亿元,成立的新基金数量为1~3只不等,多数发行规模不足10亿元。有77家公募今年以来无新基金成立,其中43家管理规模不足百亿元。

  若将时间线拉长,剔除持牌的券商与资管机构,最近3年,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北信瑞丰基金、益民基金、先锋基金、江信基金等8家公募旗下无新基金启动发行,中庚基金、富荣基金、凯石基金、瑞达基金、汇百川基金等6家公募旗下只有1只新基金发售。而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华宸未来基金、江信基金、先锋基金、九泰基金、华辰未来基金、中科沃土基金、北信瑞丰基金等8家公募均为小型公募,管理规模最高的是新疆前海联合基金,为102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权益市场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认购新发基金的热情。由于头部公募在渠道、品牌、规模效应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对于中小公募来说,与其盲目发行新基金,不如长期规划,挖掘自身优势、寻找差异化道路,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或是专注投研,树立品牌效应,借此破局。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