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22日,深圳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发布两支产业基金,重点投向算法模型、AI+行业应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目前深圳已聚集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计划到2026年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

5月22日,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GAIE)上,深圳市宣布设立两支产业基金: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达20亿元,重点投资算法模型、AI+行业应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具身机器人本体等领域。同时,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高达50亿元,专注于人工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等软硬件技术。

这些基金的投资方向正是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最热门的赛道。特别是在机器人领域,据中国机器人网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约200起,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总额超70亿元。深圳作为机器人企业的聚集地,备受资本关注。

目前,深圳市已聚集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包括6家独角兽企业和34家机器人上市企业。为解决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难题,深圳早在今年2月便宣布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软件、硬件及具身智能等方向。

今年3月,深圳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目标,计划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独角兽企业超过1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同时,将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统筹各类国企基金,聚焦推理芯片、模型算法、端侧应用等领域。

此外,深圳还将实施“投补贷”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利率优惠等支持。同时,依托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势,解决人工智能重点领域、核心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深圳外,多个城市也纷纷推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如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将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