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公募基金行业加速转型
AI导读:
知名绩优基金经理鲍无可近期卸任全部在管产品并从景顺长城基金离职,市场猜测其可能转向私募领域。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年内离职,反映出公募基金行业正加速向体系化运作转型。
近期,知名绩优基金经理鲍无可卸任全部在管产品,并从景顺长城基金离职,这一事件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下一步的去向,市场普遍猜测其可能会转向私募领域,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人才流动新常态。
截至目前,包括鲍无可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年内选择离职。业内人士认为,百亿级别绩优基金经理的离职,反映出公募基金的“造星运动”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行业开始加速向体系化运作转型。这一趋势背后,监管趋严与业绩考核压力倍增,加速了“去明星化”的进程。
清仓式卸任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鲍无可近日“一口气”清仓式卸任了8只在管基金,至此,其再无任何在管产品。根据公告,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多位业内人士猜测他可能会转向私募领域。
鲍无可的离职与其过往履历和在管产品规模密切相关。资料显示,鲍无可从业年限长达17年,曾任平安证券研究员。2009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执行总监、基金经理。离职前,其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271.86亿元。
实际上,鲍无可的离职在公告前一月就有端倪。今年4月,其管理的8只基金陆续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当时业内就多次传出其要离职的消息。
作为资深价值基金经理,鲍无可的离职让市场感到遗憾。其投资策略注重分散持有,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覆盖多个板块。对于赛道投资,他曾表示,赛道投资的有效性不强,大规模基金难以玩转。
传统赛道表现一般
景顺长城基金是一家成立超20年的基金公司,投研梯队人才济济。尽管鲍无可的离职略显遗憾,但公司旗下还有多位资深基金经理。其中,毛从容和刘彦春管理基金年限均超过15年,此外,公司旗下共有19位基金经理在管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
不过,部分基金经理近几年的业绩表现相对一般。如刘彦春,其重仓股偏向于传统消费和医疗板块,但随着风口的转换和传统消费板块的调整,其管理的多只基金近两年业绩表现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已离职的鲍无可和重仓传统消费股的刘彦春,都曾在一季报中提及AI领域取得的突破。
目前,公司旗下还有多位新生代基金经理,这些基金经理普遍在管基金数量不超过3只,在管规模相对较少。
多因素引发离职
年内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绩优基金经理离职,如宏利基金的王鹏、永赢基金的李永兴、中欧基金的曹名长等。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指出,多位管理规模百亿级的基金经理相继离职,折射出行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
他认为,离职的原因主要基于两大考量:一是私募机构更具弹性的考核机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日趋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使得优秀投资人才拥有更多元化的职业选择。
记者:夏悦超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