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业绩比较基准“纠偏”热潮,多家基金公司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以提高可比性。监管层面计划设立“基准库”,以规范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设立。未来,基金公司设计产品时可能需从“基准库”选择基准。

  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了一轮有关业绩比较基准的“纠偏”热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近80只公募基金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以更好地反映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提高基金业绩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可比性。多家基金公司纷纷调整,旨在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正在酝酿中,未来或有更多基金公司加入主动纠偏的队伍。同时,为了规范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设立,监管层面有意搭建“基准库”,后续基金公司设计产品时,可能需要从“基准库”里选择所需的业绩比较基准。

  三类调整方式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公司根据基金类型、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为基金设定的一条重要的“基准线”,用来衡量基金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

  5月以来,鹏华基金、广发基金、浙商资管、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了旗下个别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截至5月20日,自年初以来,今年内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募基金数量接近80只,明显多于往年同期。

  当前,基金公司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幅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中各指数的权重,如浙商汇金量化臻选股票型基金;二是主题基金更新业绩比较基准中的主要权重,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三是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大换血”,如天弘庆享。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基金公司主动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案例将持续增加。

  监管趋严,或将设立“基准库”

  行动方案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大批基金主动纠偏,部分原因是此前基金公司设置业绩比较基准过于随意。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指出,过去一些基金产品的自选基准不能够准确反映其投资范围、资产配置和风格定义,存在业绩基准对投资策略的约束力不够等问题。

  监管方面明确,将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此外,监管方面计划设立“基准库”,为基金公司提供一些投资基准,以避免基金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意设置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

  然而,有市场人士担心,未来如果将业绩比较基准标准化,可能会限制基金产品的创新。同时,待监管细则出台后,基金公司如何更合理地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仍面临一些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