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期资本大会聚焦耐心资本最佳实践
AI导读:
2025长期资本大会在杭州举行,围绕“耐心资本最佳实践”深入探讨。与会嘉宾分享国资下场影响,探讨GP遴选等议题。创投生态构建需不同资本理解合作,国资、银行等长期资本重塑创投生态。
在科技创新迈向深水区的当下,耐心资本如何沉淀为推动创新的长期力量,成为创投行业亟需解决的核心命题。4月23日,2025长期资本大会在杭州举行,吸引了国家级科创母基金、地方金融投资管理平台、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等众多背景的LP共聚一堂,围绕“耐心资本最佳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此次圆桌讨论不仅是一次经验交流,更是对未来创投生态路径的系统性思辨。与会嘉宾分享了“国资下场”的市场影响,并探讨了GP遴选、政策激励、资金使用效率等关键议题。在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下,资本生态正经历深层重构,“长期主义”面临现实考验。
嘉宾们普遍认为,创投生态体系的完善需制度保障、市场机制与专业能力的协同,也需不同类型长期资本间的理解、合作与共识。“耐心资本”是创投生态的重要支柱,更是一种系统能力和共同责任。
近年来,创投行业关键词频现,如寒冬、分化、重构等。但今年积极信号不断,杭州“六小龙”等坚定了投资人对科技创新的信心,政策也明确支持创投行业,推动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市场上存在对国资崛起带来市场化机构挤出效应的担忧。政府资金在估值容忍度、回报预期和投资周期上更具灵活性,而市场化机构多遵循财务逻辑,竞争中易处于劣势。但政府和国资基金的进场,可缓解初创企业资金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为管理人提供资金。
上海国投先导总经理温治分析,国家战略和政府资源正持续向科技产业倾斜,为投资人带来重大结构性增长机会。国资LP对GP提出了更高能力要求,如“科技+投资”复合能力和投后管理能力,这正是耐心资本、信心资本、战略资本共同发力的体现。
国新基金首席运营官沈毅认为,国有资本是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最坚定践行者,有助于保持创业生态和创投市场活力,对支持科技创新作用突出。创投机构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不同属性资本在不同阶段接力,可构建有生命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此外,2025长期资本大会作为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的一部分,旨在汇聚全国知名母基金和机构,推进各地投资机构与浙江创投界的创新交流。创投生态构建亟需金融体系深度参与和机制创新,尤其在间接融资为主的背景下,银行资金如何有效参与早期科技创新成为关键。
随着金融监管总局放宽股权投资金额、比例限制,大量银行AIC基金加速布局,为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新“活水”,为科创企业后续轮融资提供关键动力。银行AIC资金不仅为市场注入信心,也在改善投融资环境与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圆桌讨论可见,国资、银行、母基金、捐赠基金等长期资本,正以各自独特路径与角色,重塑中国创投生态。他们在产业政策、退出机制、资金周期等维度的探索,不仅体现对科技创新可持续支持的共识,也折射出多元LP间形成的分工协同机制。
“国资下场”是对市场机制的挑战,还是制度优化的契机?仍有待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真正有耐心的资本,正以更多元、更深入的方式,加入以创新为核心的长期价值接力中。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LP生态”是行业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VC/PE作为驱动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其繁荣离不开成熟、多元且充满活力的LP生态系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