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监管持续加码,行业加速出清违规机构
AI导读:
北京证监局对4家私募机构出具警示函,涉及违规行为。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监管持续加码,多家私募违规行为遭“点名”,同时专业化力量正加速涌入私募行业。
近日,北京证监局对4家私募机构出具警示函,涉及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勤勉尽责、未对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等违规行为,其中两家私募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知名歌手胡海泉。此举标志着私募监管持续加强。
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监管持续加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已开出超150份纪律处分,同时427家私募注销登记。在行业加速出清劣质机构的同时,专业化力量正加速涌入,今年前四月新登记证券类私募同比增长66.67%,公募、私募背景的人才成为主力。
四家私募收到监管罚单
4月23日,北京证监局官网公布了一批罚单,对北京乾祥海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乾祥海泉投资”)、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海纳百泉基金”)、中财融商(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基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4家私募机构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中基协信息显示,乾祥海泉投资和海纳百泉基金均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两家私募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知名歌手胡海泉。

根据罚单,乾祥海泉投资存在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的问题;海纳百泉基金除有上述情形外,还存在未在基金募集期间,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等违规行为。

此外,北京基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对个别投资者未穿透核查、适当性管理工作不到位;二是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三是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告基金的重大变更事项。
中财融商(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将私募基金财产用于借款的余额超过该私募基金实缴金额20%的行为。
依据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对上述私募进行处罚,并要求进一步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恪尽职守履行私募基金管理人职责,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是胡海泉名下私募第一次受罚。2023年7月,北京证监局就对海纳百泉基金出具过一次警示函,被罚原因仍为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等。

私募业违规行为加速出清
不仅胡海泉名下私募,今年以来多家私募的违规行为遭“点名”。
中基协近日公布的一份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知名私募上海竹润投资存在兼营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业务、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的违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中基协决定对上海竹润进行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六个月。
另外,杭州嵩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被中基协做出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十二个月的纪律处分。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24日,今年以来中基协针对私募及其高管的违规行为所开出的纪律处分书超过150份,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多。
与此同时,截至4月24日,今年以来私募注销登记数量已达427家。
近日,上海证监局还发布了专项检查通知,正式启动对辖区内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监管核查工作。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各辖区内的私募开展检查,检查内容不仅包括投研环节的合规性,还包含客户档案管理、合格投资者认证等。因此,越来越多的私募尤其是小机构,注重提升合规运营能力。”深圳某私募人士称。
行业新鲜血液加速涌入
劣币出清的同时,越来越多专业力量涌入私募。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2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较去年同期增幅高达66.67%。
从新登记私募的法定代表人背景来看,专业化趋势明显。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以来,多家新登记证券类私募的法定代表人具备公募或私募从业背景。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投资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人,涌入私募行业。”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作者:马嘉悦 聂林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