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8日,ETF市场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标志着指数化投资成为公募基金行业核心增长引擎。ETF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政策红利、资金配置与生态优化共同推动市场加速发展。沪深300ETF重回万亿级大关,未来10年ETF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4月18日,资本市场迎来新里程碑:全市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ETF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去年9月底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到如今站上4万亿关口,这一跨越仅耗时约6个月。ETF市场在政策红利、资金配置与生态优化的共同推动下,正以“飞轮效应”加速驶入黄金时代。

2004年,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拉开了中国ETF市场的发展序幕。ETF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满足了投资者对便捷投资工具的需求,推动了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全市场ETF总规模已经突破4万亿元大关。2024年新“国九条”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央行推出互换便利工具提供流动性支持,叠加国家队资金持续增持,共同推动ETF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指出,中国ETF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多项核心因素:监管部门持续的政策支持、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和个人投资者专业水平提高。

ETF产品规模的持续增长背后,也是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新趋势。上交所有关负责人在近期的一次活动中介绍,目前沪市ETF参与账户数近1000万户。

从4万亿元规模构成来看,权益ETF仍然占主导地位。股票型ETF的规模已达到2.94万亿元,占ETF市场总规模的73.54%。其中,沪深300ETF近期整体规模重回万亿级大关。

截至4月17日,全市场共有54家公募持牌机构布局ETF业务。其中,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公司共有12家,合计占据了全市场ETF总规模的近85%,显示出强大的马太效应。

在头部效应和强者恒强的背景下,中小型基金公司进入ETF赛道只能选择另辟蹊径。通过率先推出全市场首只及首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指数产品来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ETF市场正以“飞轮效应”加速驶入黄金时代。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向更加成熟、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首先,ETF产品的蓬勃发展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对平抑市场波动、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日益丰富的ETF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工具,优化了资本市场的整体生态。

还有业内人士推算,未来10年,ETF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ETF业务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投资者对ETF的认知和理解仍需进一步提升等。

上交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5)指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ETF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曾方芳也表示,ETF市场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简化产品审批流程、维持股票市场平稳运行、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