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迎来新一轮修订
AI导读: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即将迎来新一轮修订,旨在优化准入门槛、强化风险隔离、压实托管人责任,推动托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时隔4年多,《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将迎来新一轮修订,旨在优化行业生态,强化托管责任。
4月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聚焦行业突出问题,通过优化准入门槛、强化风险隔离、压实托管人责任等举措,推动托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直面行业痛点,强化监管效能
证监会指出,现行《办法》已实施多年,对基金托管行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行业形势和监管环境发生变化,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行业集中趋势明显、部分机构业务边界模糊、托管责任履行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办法》进行了多项核心修订,包括完善准入门槛、强化实质展业和风险隔离要求、压实托管人责任、健全退出机制,并允许优质托管机构设立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托管业务。
多项核心举措护航行业高质量发展
修订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实质展业和合规风控能力;要求申请人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基金财产隔离;压实托管人责任,强化客户及产品准入要求;健全退出机制,增加取消牌照情形;允许优质托管机构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托管业务。
严把准入、聚焦主业、压实责任、推动创新
中国资产托管业务自1998年随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诞生以来,迅速成长并逐渐成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获得托管资格的机构达到73家,公募基金托管总资产超33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修订遵循“严把准入、聚焦主业、压实责任、推动创新”的原则,将推动托管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