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全披露:行业规模大增,降本增效成共识
AI导读:
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已全部披露,行业规模增至32.8万亿元,增幅18.9%。降费措施导致众多基金管理人净利润增速减缓,行业分化加剧。同时,降本增效已成为行业共识。
【大河财立方记者孙凯杰】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公布,公募基金管理人的2024年度运营情况也逐渐揭晓。截至4月1日,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已悉数披露。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大幅增长至32.8万亿元,全年新增5.2万亿元,增幅高达18.9%。行业产品总数也攀升至12367只,较2023年末的11528只增加了839只。随着一系列顶层设计政策的逐步实施,公募基金管理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营挑战。
总体来看,在多轮降费措施的影响下,众多基金管理人的年度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行业内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头部基金管理人加速推出新品,而腰尾部的小型基金管理人则面临规模与利润的双重下滑。
降费影响显著:规模增长,费率下降
在2024年营业收入排名前20的基金管理人中,有9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接近半数。
从全市场来看,富安达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和中间基金营业收入上涨较多,均超过30%;而中邮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方红基金)的营业收入则同比下降超过30%,降幅较大。
截至2024年12月末,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和富国基金的营业收入位居行业前五,与上一年同期的前五位相同,但排名略有变动。
近年来,“基金管理人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情况屡被提及,尤其是在权益市场低迷时,投资者持续亏损,但手续费却居高不下。
2024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措施陆续落地。9月,新发的多只中证A500ETF费率统一降至市场最低;11月,多只千亿规模在内的宽基集体降费,费率也降至市场最低水平。多轮降费影响了公募基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基金管理费用。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管理基金资产最多的10家基金管理人,其管理的基金只数、份额均较2023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其中8家基金管理人在2024年的管理费用都低于去年同期,仅有华夏基金和天弘基金的管理费用有所上升。
中邮基金年报指出,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5.72%,主要受行业降费等因素影响。
信达证券年报显示,资产管理业务分部(以信达澳亚基金为主)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下降45.03%,主要系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收入下降所致。
同时,也有基金管理人通过积极布局细分赛道,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例如中金基金新发3只公募REITs基金和2只传统公募基金,全年管理公募基金规模同比增长63%,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净利润1.09亿元。
ETF竞争激烈,行业分化加剧
据上交所数据,2024年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越来越多投资者转向指数型ETF基金产品。然而,ETF产品同质化、费率低等特点,反而成为基金管理人的痛点。管理ETF基金的收益远低于主动基金,且热门宽基竞争激烈,广告宣传费用也增加了整体成本。
2024年10月,多只中证A500ETF快速获批上市,引发行业激烈竞争。截至2025年3月底,市场已有32只中证A500ETF基金,但仅有10只实现净值增长。
在20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8家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元,25家超过5000亿元,但141家管理规模不足1000亿元。在ETF市场中,中小基金管理人无力承担运营费用,近150家未涉足ETF基金。公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依然显著。
“高薪光环”褪色:降本增效成共识
几年前,公募基金行业还享有“高薪”光环,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在业绩巅峰时期赚取天价酬劳。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中邮基金年报显示,2024年在职员工由280人减少至264人,降幅5%;员工薪酬从1.90亿元减少至1.49亿元,降幅达34%。
中邮基金还在各个方面践行“降本增效”:业务宣传费减少35%、差旅费减少28%、会议费减少72%……2024年业务及管理费由4.02亿元减少至3.18亿元,降幅超过20%。
今年3月中旬,多家媒体报道称,公募基金薪酬改革正在研究进一步措施,基金经理的薪酬或将很快与其管理产品的业绩强挂钩。曾经的高光时刻,或许将在行业剧变中逐渐黯淡。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