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前两个月,可转债表现优异,中证转债指数创三年新高,收益率领先市场。可转债ETF也表现出色,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可转债ETF进行投资。

2025年前两个月,可转债的表现可谓“攻守兼备”,收益和风险指标均领先市场,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新星。

中证转债指数(000832.CSI)持续攀升,创下三年新高,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3.69%,远超万得全A、南华商品等市场主要指数;其最大回撤仅1.6%,远低于万得全A,展现出较低的风险水平。

在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回调,可转债的防守功能尤为突出,当日可转债正股指数下跌2.9%,而中证转债指数仅微跌1.33%。

跟踪可转债指数的ETF同样表现出色。截至上周五收盘,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511380)年内涨幅达3.9%,最大回撤仅1.5%。

可转债之所以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市场人士认为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低利率环境下纯债资产收益率下降,可转债等含权类债券产品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同时,科技主题行情持续催化,相关概念板块走强,带动涉及此类概念的正股及可转债上涨。

可转债,作为上市公司发行的特殊债券,可在特定条件下转换为股票,兼具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其价格走势与发行公司股票高度相关,同时受供求关系、转股价值等多重因素影响。

随着A股市场AI主题行情的持续发展,多家科技板块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也备受瞩目。例如,深信服(300454)发行的信服转债(123210)今年以来价格上涨了21.75%;烽火通信(600498)子公司自主研发的服务器实现Deepseek系列模型推理适配和优化,其发行的烽火转债今年涨幅超10%。

可转债交易与普通股票类似,投资者登录证券账户即可购买,但开通交易权限有一定门槛。与股票交易相比,可转债交易暂免印花税,支持T+0交易,更为灵活。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可转债个券门槛较高,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若想享受可转债大类资产的收益,可考虑投资可转债ETF。可转债ETF通过跟踪特定可转债指数,实现对一篮子可转债的投资,既保留了可转债的特性,又降低了单一可转债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有两只转债ETF表现抢眼——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511380)和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511180)。两者风险收益特征有所区别,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

其中,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511380)跟踪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持仓较为分散,科技概念转债数量较多,费率较低。而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511180)则聚焦于高信用等级的可转债,持仓中银行转债占比接近50%。

近年来,在机构资金的推动下,可转债ETF规模持续增长。截至上周五,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511380)规模已突破400亿元,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511180)规模也超过60亿元。

机构投资者是购买可转债ETF的主力,其持有比例不断提高。专业债券投资机构建议,当前可转债仍具有较高配置价值,投资者可关注受益于供给侧改革或行业周期处于底部的公司。

文中图片数据来源:Wind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