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当前外部压力增大、国内监管趋严及地方财政承压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节奏放缓,但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跃升”转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政策合力作用下,政府引导基金正从传统的“招商工具”向市场化资本转型。

新华财经上海2月26日电(记者郭慕清)在当前外部压力增大、国内监管趋严及地方财政承压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节奏放缓,但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跃升”转变。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7.70万亿元。剔除PPP基金后,产业类和创投类引导基金数量为2023只,目标规模10.39万亿元,已认缴6.44万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引导基金市场环境2024年持续改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招商行为,推动招商向资本招商、资源招商和产业链式招商转变。2025年初,《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政府投资基金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政府引导基金正转型市场化资本,助力股权投资行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发展。

数据显示,江苏政府引导基金累计数量和已认缴规模全国领先。截至2024年,江苏政府引导基金数量全国第一,已认缴规模第二。浙江和江苏2024年新设基金数量领先,分别设11只和10只。上海和北京新增认缴规模领先,上海在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拉动下,认缴规模超1000亿元居首;北京产业基金带动下,新增认缴近600亿元居次。

从基金级别看,2024年新设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最多,64只,已认缴约800亿元,集中在中西部及长三角。省级基金规模占优,2024年新设16只,已认缴超1880亿元,上升25.4%,八成聚焦细分产业。国家级基金发力,2024年新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认缴3440亿元,投资于半导体产业链。

从基金类型看,2024年新设政府引导基金以产业类为主,89只,占比78.8%,已认缴2759.40亿元,占比89.9%,集中在半导体、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产业及先进制造等领域。创投类基金占比上升,但设立数量和认缴规模仍小。政策支持下,创投类基金环境改善,未来有望在“投早、投小”和“卡脖子”领域加速布局。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