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信达澳亚基金宣布将旗下8只基金集体修改基金简称,统一为“指数+”基金,以提高辨识度。但新命名方式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新疑问,如与指数及指数增强的关联和区别。投资者需关注策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月21日,信达澳亚基金宣布,将旗下8只基金集体修改基金简称,统一为“指数+”基金。例如,信澳国企智选混合更名为“国企指数+混合信澳”,信澳核心智选混合更名为“沪深300指数+混合信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种新的命名方式在基金行业中尚属首次,虽然提高了单只基金的辨识度,但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新疑问,如“指数+”与指数及指数增强的关联和区别。

信达澳亚基金表示,此举旨在使基金简称更能体现产品特征。变更后的基金简称,如“国企指数+混合信澳”和“沪深300指数+混合信澳”,更加直观。

目前,市场上存续的基金多采用指数增强、指数量化增强等名称。而“指数+”产品实际上采用的是量化方法,例如沪深300指数+混合信澳的基金经理在2024年四季报中表示,该基金专注于“指数+”策略,采用量化方法,在行业和风格上对标沪深300。

随着基金数量增多,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基金命名越来越混乱。因此,从基金名称上让投资者一眼就了解产品类型、赛道和跟踪指数很有必要。但新命名方式也需注意避免产生新的困惑。

指数增强策略通常是在跟踪指数基础上,留出一部分仓位做增强收益。而“指数+”产品更加重视对基准的分析和偏离,相较于传统指数增强产品,其投资范围更宽松。

整体而言,“指数+”产品看上去更灵活,限制更少,但投资者也需关注策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例如,沪深300指数+混合信澳近一年收益明显落后于沪深300,主要是受产品前三个月建仓期影响。

因此,对于这类产品,投资者最好是等待策略进入稳定状态后再考虑。同时,无论是指数+还是指数增强基金,长期运作后是否确实明显跑赢指数,且跑赢部分是否稳定,都是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