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债发行放缓,多元化融资成趋势
AI导读:
2025年开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量同比减少近8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金融债发行放缓与宏观经济环境、消金公司融资渠道多元化等因素有关。当前,消金机构正探索ABS、银团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一直以来,长期低息的金融债券,是消费金融机构的重要融资手段。不过,今年这一局面却出现了新的转向。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25年开年以来,7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了121亿元的金融债券,较去年同期减少近80亿元,同比下降约40%。而去年此时,共有6家消费金融机构发行了超过200亿元金融债券。
7月4日,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金融债融资可获得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助于稳定资金成本。预计年内会有更多消费金融机构倾向于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满足资金需求。
减少近80亿元
上半年,包括尚诚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在内的7家机构,共发行了121亿元金融债券。仅在6月,就有3家消金机构发行了金融债券。
据记者盘点,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金和马上消费上半年都已发行了两次金融债。从各募资项目的票面利率来看,大多机构发行的债券期限为3年左右,票面利率在2%到3%之间,1年期利率在2%以下。
在业内看来,3年期金融债具有低成本、长期限的特点,可以压降综合成本、优化负债结构,提高长期限消费贷款的投放能力,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某头部一线消费金融机构从业者分析道,此前无论是金融债还是ABS利率都在3%及以上,现在部分降到2%以下,甚至有1年期金融债利率低至1.69%。2%已经算是较低水平,债券发行利率将逐步触及阶段性底部。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融资不断,不过,今年金融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放缓,上半年共有7家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共计121亿元,同比下降约40%。
在消费金融行业,2021年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曾发行过金融债券。从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左右,金融债的发行处于停滞状态,不过,去年金融债发行已重新开闸。
谈及今年金融债发行量下降的原因,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规模下降主要在于少了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两家发债大户。
王蓬博则认为,近两年金融债相关业务大规模放开,导致2024年业务量基数显著增大,今年的基数相对较小。其次消费金融需求与宏观经济环境高度关联,市场需求疲软时,企业及个人举债意愿也会随之降低。最后随着市场发展,消费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渠道日益多元化。
一方面,监管政策鼓励多元化融资,促使机构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融资方式。当前,不少消费金融机构正在探索多元化的融资路径,重心转向ABS或银团贷款。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需求与居民收入、消费信心关系密切,当前,消费市场仍处于温和复苏状态,信贷需求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使得机构融资意愿有所下降。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正从 “跑马圈地” 转向 “精耕细作” 的新阶段。部分机构因前期过度依赖高风险客户,导致不良率攀升,为控制风险,其融资决策变得更加谨慎。
寻找中长期融资渠道
消金行业某资深从业人士表示,从政策层面看,监管多次出台政策为消金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铺路。如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简化了债券发行审批程序。
6月24日,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拓宽资金来源,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当前,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方式多样,包括发行金融债、ABS、同业拆借、股东存款、银团贷款、二级资本债等,利率大多在3%以下。
消费信贷资产期限通常为1到3年或者更长时间,为管理流动性风险,消金公司需匹配中长期稳定资金。ABS与金融债虽能满足大规模资金需求,但操作流程繁琐;股东资金受限于股东自身实力;同业拆借准入门槛高。相比之下,银团贷款通过多家银行联合,能够突破单一银行的授信上限,满足大额融资需求。
苏筱芮认为,随着消金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逐步成熟,公开上市融资也并非没有可能。对于注册资本尚未达10亿元的消金公司而言,当务之急是推动股东增资,夯实资本基础。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