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行业洗牌加速,名单制准入重塑格局
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正式实施,名单制准入为核心,广州银行、尚诚消费金融等机构公布合作名单,头部平台占据主导地位,中小机构面临淘汰压力,行业洗牌加速。
2025年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以“名单制准入”为核心的助贷行业洗牌正在加速推进。
日前,广州银行、尚诚消费金融、承德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公布了助贷平台合作名单。这些名单中,蚂蚁集团等头部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而大量中小助贷机构则面临被淘汰的严峻挑战。
名单制准入落地,重塑助贷行业格局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披露名单,及时更新调整,严禁与名单外机构合作。这一新规的实施,正在深刻改变助贷行业的面貌。
目前,广州银行、尚诚消费金融、承德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已公布合作名单。广州银行公布的17家合作机构中,包括蚂蚁、奇富科技等头部助贷平台和融资担保公司,以及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

图示来源:广州银行官网
尚诚消费金融公司也披露了多家产品合作平台和贷后合作机构名单,其中同样包含头部机构。承德银行则公示了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及催收公司名单,合作对象更为聚焦。

图示来源:尚诚消费金融官网

图示来源:承德银行官网
多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表示,正在积极推进助贷合作名单的制定工作,但具体名单仍在内部审议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机构强调,助贷合作名单将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估调整,确保合作机构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和风控标准。
头部平台占据主导地位,中小机构面临淘汰压力
从已披露的合作名单来看,头部平台在助贷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中小机构则面临挤出效应。
广州银行的合作机构中,头部平台占比超过70%;尚诚消费金融的合作对象也均为行业知名企业;承德银行的合作名单更是精简至两家巨头。
这种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在助贷新规落地前已初现端倪,如今在监管推动下更是加速发展。

图示来源:上海银行官网
部分助贷平台及其关联的融担公司同时出现在名单中,展现出集团化运作的优势。
随着名单制的严格执行,中小助贷平台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助贷平台只有留在金融机构合作名单内才能获得资金支持,而资金供给直接影响平台存亡。当前,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主要集中在助贷规模、利率水平、不良指标、品牌声誉、财务指标等六大维度。
对于中小机构来说,要达到这些标准并非易事。特别是担保增信类机构,还需满足“代偿赔付前的逾期贷款形成率”和“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两条红线。
苏筱芮表示,客诉率较高的助贷合作方正被持牌机构排除在合作名单之外。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分化趋势:部分持牌金融机构为合规和降低风险,将业务调整至24%以内利率区间;而部分机构仍在24%-36%区间开展业务。在信息披露方面,面向消费者一侧,产品收费相关披露正逐步完善;面向企业一侧,已有持牌机构公开披露合作名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