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经理诈骗频发,如何防范金融诈骗?
AI导读:
近期,银行客户经理诈骗客户巨额资金的案件频发,涉及诈骗金额巨大,持续时间长。这些案件暴露出银行内控管理漏洞和客户信任被利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两起典型案例,并提醒读者如何识别骗局,防范金融诈骗。
这里是《21理财私房课》!
近期,银行客户经理诈骗客户巨额资金的案件频发,令人震惊。一起案件涉及7年诈骗28人超千万元,另一案件则是金牌客户经理长达13年诈骗31位客户1.6亿元。这些案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诈骗手段?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案例一:存定期、买理财钱却转进了银行客户经理私人账户
据北京海淀检察院披露,银行理财经理彭某在上门服务时,以业务需要为由诱骗客户输入密码,将客户本欲办理的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业务,暗中转为转账业务,将资金转入自己账户。
案例二:号称内部高收益理财竟是庞氏骗局
另一案件更为复杂,光大银行一支行客户经理席某虚构“银行内部高收益保本理财产品”,诱骗客户购买,并通过大额取现、POS机等方式将客户资金转入自己账户,诈骗金额高达1.6亿元,持续13年之久。
席某利用银行网点实施诈骗,让客户签署假理财产品协议书,并私刻公章盖章,骗取客户信任,受害者多为老年人。
分析&提示:
这两起案件中,客户经理利用客户信任,将客户业务偷偷换成其他业务,骗取客户资金。这也暴露出银行内控管理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客户经理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频发。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诈骗罪占比高达17.08%。
如何识别骗局?《21理财私房课》提醒你:
首先,办理业务时要自己操作,不要轻信客户经理,更不能泄露密码。
其次,警惕保本、保收益、高收益的承诺,这些都是骗子的常用手段。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可通过中国理财网或银行客服电话验证产品真实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