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拒赎二永债加剧资本充足率担忧
AI导读:
近日,多家农商银行宣布不赎回二永债,加剧市场对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担忧。分析指出,受新发成本、发行及监管审批难度等因素影响,拒赎情况频发。中小银行面临再融资压力,需提升多渠道补充资本能力。
近日,又有农商银行宣布不行使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统称)赎回权利,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担忧。自2024年以来,多家农商银行已相继宣布不赎回二永债,背后原因复杂。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不赎回的二级资本债在后续计入资本充足率的幅度会逐年递减,但受新发成本、发行及监管审批难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拒赎情况依然频发。今年,银行二永债赎回压力不减,数据显示2025年将是行权期高峰,到期规模约1.2万亿元,第三季度为到期高峰。
农商银行成为不赎回二永债的主力军。南昌农商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不行使2020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涉及发行规模5亿元。该行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资产总额728.47亿元,净利润仅616.5万元,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
不赎回主体资产规模基本在2000亿元以下,拨备不充分,风险抵御能力有限。考拉信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存续商业银行二永债中,不赎回共61只,金额达363.77亿元,涉及51家主体,其中农商银行占比超60%。
银行业务人士普遍认为,资本补充压力上升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银行不赎回二永债的关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为了维持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下降,部分银行选择不提前赎回二级资本债。惠誉评级董事徐雯超指出,部分农商行综合考虑新发成本、发行及监管审批难度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不赎回。
中小银行面临再融资压力,需提升多渠道补充资本能力。中国银行研究院邵科表示,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盈利能力承压,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弱化。徐雯超强调,不赎回情况会引发市场担忧,增加后续融资成本。
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应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并探索多元化的外源融资渠道。对于投资者而言,随着二永债发行主体宣布不赎回债券,配置热度也在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优质二永债仍受青睐。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