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理财子直接参与“打新”和“定增”投资,获得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此举将加快挂钩“打新策略”的理财产品面世,促进理财规模稳健发展,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参与股票长期投资,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银行理财子直接参与“打新”和“定增”投资的序幕正式拉开。3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修改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同时沪深交易所也发布了相关优化措施,明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将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这意味着在新股申购和上市公司定增方面,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获得了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透露,这一政策将加速挂钩“打新策略”的理财产品面世。他们已拟定多款不同打新策略的理财产品方案,计划择机发行。这类理财产品的推出,不仅能在债券收益率下行影响理财产品回报预期的情况下,提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促进理财规模稳健发展,还能逐步降低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占比,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参与股票长期投资。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认为,银行理财参与“打新”,既能增加股票市场资金与市场流动性,又能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更好地平衡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近年来,“打新策略”备受银行理财子公司关注。随着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增加,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寻找新的资金配置方向,并“稳定”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时,国家积极引导资金入市参与股票长期投资,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探索理财资金参与权益类投资的方式。

然而,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团队主要侧重于固收类资产投资研究,涉足权益类投资的理财产品规模相对较小。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去年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高达约97%,而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小。

此次政策调整前,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被划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主要是公募基金、社保基金,B类以企业年金、保险资金为主,C类包括私募、信托、银行理财等机构。由于C类投资者在新股分配过程中的获配比例较低,银行理财子通常借助公募基金的“通道”参与打新,导致操作成本较高,限制了参与规模。

随着《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此次《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修改,银行理财与保险资管成为参与网下打新的A类投资者,进一步便利了他们直接参与打新的操作。

未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成为IPO优先配售对象,挂钩“打新策略”的理财产品数量有望持续增长,成为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股票长期投资的新路径。同时,这也将改变当前理财产品过度依赖固收类投资的局面。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积极行动,酝酿发行挂钩打新策略的理财产品。例如,某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已将打新策略纳入多款长期封闭型混合类理财新产品的收益增强部分。

随着A股行情持续好转,高净值投资者对挂钩打新策略的理财产品配置需求较高。他们希望能配置回报预期相对可观的新型理财产品,并增加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获取A股指数稳健上涨的“红利”。

3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相继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未来,涉足“打新”和“定增”策略的理财产品数量将不断扩容,成为理财资金参与权益类投资的新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将推动更多理财资金与保险资管资金参与股票发行,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并促进他们积极践行长期投资,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