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头部资管机构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论坛上,围绕低利率时代的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多维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探索多种投顾业务模式、应对净值化时代新要求、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及拥抱AI技术等举措。

【导读】头部资管机构人士共话低利率时代的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探索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新路径。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张玲

3月26日上午,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中国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聚焦“新趋势、新动能、新发展开启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圆桌论坛环节,在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院长徐建军主持下,信银理财副总裁贺晋、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中邮理财高级业务专家唐倩华、北京银行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王晓萌、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负责人张青,围绕“低利率时代的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剖析了低利率时代财富管理的变革方向,并分享了在新时期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方面的创新探索。

一、多维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投资者多元需求

徐建军指出,投资者对低波动、较高收益的固收产品充满期待,但进入低利率时代后,投资者在收益与安全间的权衡更为审慎。各机构需采取新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贺晋表示,银行理财凭借低波动、稳定回报策略,成效显著。未来,理财产品定位或转向合理波动下的合理回报,通过“好产品、好组合、好方案、好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李永锋强调,银行理财子公司优势在于多资产、多策略,可通过多种资管工具合作,实现“固收+”策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唐倩华提出,从客户分层视角出发,探索理财服务与产品策略创新。低风险偏好的客户可配置短债等高性价比资产,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客户则推荐纯债或“固收+”产品。

王晓萌指出,财富管理行业需关注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构建财富生态,提供全天候配置逻辑,确保客户在不同市场状况下获得稳定收益。

张青认为,围绕多资产、多策略布局,需拓宽产品线,关注REITs资产、量化对冲类策略及结构化产品等。

二、理财公司可探索多种投顾业务模式

徐建军提问,买方投资顾问作为衔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重要桥梁,其在银行理财行业的应用前景如何?

李永锋表示,投顾业务在美国广泛推广,因其混合类产品发展不佳。我国银行理财行业具备多资产多策略优势,可通过理财产品形式实现多资产配置,避免二次收费问题。

三、净值化时代对产品布局、客户服务等提出新要求

徐建军提到,净值化的发展对渠道建设、产品布局、控制回撤等有影响,客户服务方面也将发生改变。

李永锋强调,理财公司需与商业银行密切协同,提供线下服务和线上陪伴,做好客户精准画像,分层分群服务。

唐倩华表示,中邮理财致力于围绕特色客群深度经营,构建特色服务体系,拓展第三方代销渠道。

王晓萌提出,商业银行应通过专业能力提供确定性价值,利用数字化方式重构成熟经验,推出数字化财富管理体系。

张青指出,净值化时代产品同质化程度提升,需资管和财富机构不断努力,培养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

四、多举措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发展

徐建军提问,面对老龄化趋势,如何落实养老金融业务发展?

贺晋表示,养老金融既是政治任务也是重大机遇,理财公司需从多资产、多策略角度推动养老类理财业务发展。

唐倩华指出,产品形态上需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投资领域上坚持绝对收益目标,重视回撤管理。

王晓萌表示,北京银行成立专门养老金融部门,全渠道开展业务,推出养老金融专区,关注产品品质和客户盈利体验。

五、财富管理机构应积极拥抱AI技术

徐建军提问,AI科技快速发展下,财富管理行业将呈现哪些新趋势?个人投资者如何应对?

贺晋表示,财富管理机构应积极拥抱AI技术,打造专精特新的新质理财机构。

王晓萌提出,风控是永恒主题,效用提升是根本诉求,代际传承是文明的刚需。

张青认为,AI将改变资管行业竞争态势,比拼数据治理。个人投资者应慎用通用大模型做投资决策。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关键词:财富管理、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银行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