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理财市场收益下滑,资产多元化成关键
AI导读:
2025年理财市场持续面临收益下滑挑战,1月理财规模下降约2000亿元。业内预计新发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将降至2%以下。理财机构在探索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同时,加强与公募基金的合作以应对‘收益荒’。
进入2025年,理财市场持续面临收益下滑的挑战,叠加年末取现等多重因素影响,1月份理财规模显著缩减约2000亿元,这一变化与往年的季节性增长趋势背道而驰。业内专家预测,2025年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或将跌破2%,标志着理财市场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收益荒”时代。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理财机构在积极探索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同时,也在寻求与公募基金的更深入合作,以期在逆境中寻求突破。
理财市场“旺季遇冷”,业绩基准持续探底
据普益标准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大幅下滑约2000亿元,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回调至约29.4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年底理财规模会因季节性因素而有所下降,但次年1月往往会重拾增长势头。然而,今年1月却出现了反常现象,理财规模未能如期反弹,反而延续下滑趋势,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奇特景象。
国信证券金融业分析师孔祥指出,去年12月理财规模下行幅度虽低于预期,但今年1月的继续下滑则反映出理财市场面临的新挑战。一方面,部分理财子公司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为冲规模,加大了产品让利和旺季营销力度;另一方面,监管近期要求理财机构加大整改力度,取消收益平滑、收盘价估值等方法,导致理财机构大幅下调收益报价基准。这一调整虽有助于理财公司更好地管理投资者预期,缓解市场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但也在短期内对规模增长构成了制约。
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存续开放式固收理财产品在2024年末的近一年收益率平均水平已降至2.98%,至2025年1月末进一步降至2.86%。同时,1月份新发封闭式产品和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仅为2.71%和2.37%,显示出理财市场收益水平的整体下滑。
从产品类型来看,1月份现金理财产品规模至少下降了4000亿元,成为理财产品年初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法询金融研究员古佳豪分析认为,现金类产品规模下降的原因在于此前已呈现下降趋势,叠加年末取现需求增加、母行负债短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此外,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现金存款类资产下降,以及10月各大银行开启新一轮下调定期存款利率、11月底同业存款自律新规实施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现金类产品收益的下滑。据法询金融统计,现金类产品收益率已从2024年初的2.39%降至2025年初的1.6%。
孔祥预计,受债券收益率下滑和同业存款收益下调的双重影响,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将在2025年进一步下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大概率将下降40-50个基点至2%以下,标志着理财市场将步入一个更加严峻的“收益荒”时代。
2025年理财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资产多元化成关键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仍认为,2025年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理财收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存款脱媒现象或将持续,为理财规模扩容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在规模增长的过程中,资产配置成为一大难题。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和“收益荒”成为理财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理财机构纷纷探索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孔祥指出,业绩基准下限的下调并不意味着理财公司对高收益资产的放弃,而是要求理财公司更加注重投资策略的优化和创新。理财机构可以通过挖掘固收类资产中的补涨机会品类,如长久期信用债、金融债等;同时,也可以探索权益及另类资产品种配置,如红利和Reits等,以寻求更高收益机会。
此外,随着监管政策的放宽,理财机构与公募基金的合作也呈现出更加紧密的趋势。1月23日,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可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享受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这将有助于理财机构借助公募基金的投研优势和交易能力,拓展投资策略和收益来源。
然而,理财资产多元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国盛证券固收首席杨业伟指出,从2024年理财投资情况来看,投资债券和存单比例进一步提升,债券中主要增配了信用债。这虽然符合理财的资源禀赋优势,但资产结构也更为集中于债券特别是信用债领域,导致理财在资产多元化总量上变化有限。因此,如何在保持估值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同时寻求更高收益机会,仍是理财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文章来源:财联社)
![](http://example.com/image.jpg)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