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国补消费市场活跃但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涉及涨价套取补贴、不给予价保、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5年2月6日正式揭晓了2024年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情况深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消费者投诉热点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及消费场景,尤其聚焦于国补消费市场,该市场虽活跃,但部分商家的营销行为亟需进一步规范。

中消协强调,国家补贴政策的初衷在于惠及民众、刺激消费,然而,部分商家和电商平台的不当操作却背离了这一初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为:一是商家采取先涨价后补贴的策略,涉嫌套取国家补贴;二是消费者在享受国补购买商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降,要求价保却被商家以“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为由拒绝;三是因商家原因,如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失去国补资格。

以实际案例为例,消费者马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购买手机时,遭遇补贴后价格大幅下降,平台价保服务不足,经消协介入后,最终获得合理补偿。另一案例中,张女士购买电视遭遇延迟发货,面临退货后国补资格丧失的困境,经消协调解,问题得以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中消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呼吁进一步明确补贴政策细则,细化国补商品价格计算规则,加强对补贴商品价格的监测,动态监管价格波动,及时发现并惩处异常涨价行为。同时,平台应建立健全售后保障机制,明确国补价保政策,并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确保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能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使补贴真正惠及广大消费者,有效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

相关图片描述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