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全面实施,超过7000万户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进一步扩容。储蓄存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迎来广阔市场空间,其中储蓄类产品更受追捧。但随着市场利率变化,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出现下降。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从持有期限、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成功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广至全国范围。随着该制度的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已突破7000万户大关,并持续扩容中。这一变革为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中国银行一项吸引了超过13万人参与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5年1月26日,约52.5%的受访者计划每年顶格投入1.2万元参与个人养老金缴存。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同一日期,市场上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已涵盖四大类别:储蓄类、保险类、理财类、基金类,产品总数高达965只,其中储蓄类产品占据近半壁江山,多达466只。

那么,数量最多的储蓄类产品是否更受个人养老金客户的青睐呢?中国银行的在线调查显示,超过53%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存款作为“钱生钱”的主要途径。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个人养老金缴存资金中,约60%~70%的资金流入了银行储蓄产品,远超其他三类产品的规模。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梳理发现,相较于普通整存整取产品,个人养老金存款普遍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低的门槛。部分产品甚至只需50元起存,即可享受与普通产品10万元起存相同的利率水平。然而,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进入2025年后,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调,最高年化利率已降至“2”字头。

目前,全国已有23家商业银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以及5家城商行,合计推出了466只储蓄类产品。这些银行纷纷在手机银行上开设个人养老金专区,并上线了专属的养老存款产品。

随着个人养老金向全国的推广,不少市民也开始关注个人养老金的开户和投资。例如,在西部某市工作的小庆(化名)近期也在考虑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他打算先入手一款风险和收益相对稳定的储蓄产品试试水,但发现这些产品的利率水平和自己最初预期的有些差距。此前,为了鼓励客户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并提高缴存率,多家银行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还采取了高利率策略。据市场消息,2024年12月,有银行的5年期个人养老金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达4%,3年期年利率也达到了3.5%,远高于普通定期存款产品。

不过,进入2025年后,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也出现了下降。截至1月26日,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行以及城商行的各期限储蓄产品年利率均有所调整,但普遍仍在2%左右。其中,城商行与全国性股份行的利率水平整体高于国有大行。

尽管利率有所波动,但与普通存款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存款产品在利率和起存门槛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以中国银行为例,其手机银行App信息显示,同样是50元起存,普通的3年期整存整取产品的年利率为1.50%,而该行同期的3年期个人养老金存款产品年利率为1.90%,两者相差40BP(基点)。若按照每年最高缴存额12000元计算,选择购买3年期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3年累计的利息收入将比普通存款产品多出144元。

此外,部分银行还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以恒丰银行为例,该行发行的臻享养老储蓄产品在长沙、成都、苏州、南京四地的利率设定略有差异,利差最高达35BP。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为低风险偏好且无暇打理财务的人群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投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副主任、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闫化海指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强制储蓄的特性,有助于确保资金的长期积累。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从持有期限、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市场上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也在不断丰富。除了特定养老储蓄等国家层面推动的政策引导外,多家银行也在结合自身产品特色,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用户推出一系列特色化存款产品。同时,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民众金融知识的普及,投资结构可能会逐渐从储蓄为主向多元化投资转变。但无论如何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都将为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文中提及的各银行利率数据为记者统计时的记录,可能因统计时点或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利率请以各银行机构最新公布的执行利率为准。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