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要闻:主权债受捧,债市波动与科创债崛起
AI导读: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获超额认购,债市波动与机构行为受关注,科创债半年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银行非息收入分化,理财估值新玩法引发争议。
债市要闻:投资者热捧中国主权债,债市波动与科创债崛起并行
【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 40亿美元主权债券超额认购】
财政部11月5日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其中3年期20亿美元利率3.646%,5年期20亿美元利率3.787%。此次发行获国际投资者热烈追捧,总认购金额达1182亿美元,超额认购30倍,5年期认购倍数高达33倍。投资者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泛,亚洲占53%,欧洲占25%,债券将全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此次发行显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信心增强,债券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其活跃度反映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青睐。
【债市波动与机构行为解析】
11月6日,长端利率连续两日调整,股市强劲表现持续压制债市。盘中10年、30年活跃券收益率一度攀升至1.80%、2.16%,尾盘略有修复。基金成为主要净卖出力量,减持中长久期国债,而券商、银行、保险处于买盘一方。理财、保险、券商、信托维持大额净申购纯债基金状态,净赎回力量主要来自公募FOF及银行自营。专家指出,11月初调整或为10月强势行情后的小插曲,消息面利空暂不足以扭转利率趋势,债市定价有望回归基本面。
【科创债市场崛起,半年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半年,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占年内发行规模的81%。国金证券分析师尹睿哲表示,科创债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结构优化”特征,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成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科创债的快速发展,反映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银行非息收入分化,债市波动影响显现】
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成为营收增长突破口。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非息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583亿元。仅18家银行实现正增长,8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下滑,31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强化风险管理,增加投资组合多样性,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银行非息收入的分化,反映了不同银行在市场波动中的应对能力差异。
【三季度债基规模回落,二级债基增长明显】
国盛固收研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四类债基资产净值合计9万亿元,较上季度减少2527亿元。纯债基金规模大幅缩减,中长期纯债基减少5463亿元,短期纯债基减少1985亿元。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资产净值分别为8471亿元、1.3万亿元,二级债基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规模增长明显。债基规模的回落,反映了市场对债券投资的谨慎态度,而二级债基的增长,则显示了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的信心。
【理财估值新玩法引发争议】
部分理财子公司通过信托专户T-1估值模式进行收益腾挪,包装出高收益率产品引流,导致实际产生收益的“老产品”客户得不到应有收益。这种做法对客户不公平,形成虚假宣传,客户入手后收益率大幅下降,引发客诉。行业“规模情结”下不正当竞争做法迭出,需加强监管。理财估值的新玩法,虽然短期内可能吸引投资者,但长期来看,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公开市场操作与信用债事件】
11月6日,央行开展92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0%,当日3426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回笼2498亿元。信用债市场方面,广州天建新增两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诉讼,江苏国泰国际贸易100%股权被无偿划转,南通三建资产负债率达101.02%触发事先约束条款。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整,反映了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调控,而信用债事件则提醒投资者需关注企业信用风险。
【市场动态:利率债与信用债表现分化】
周四,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8%,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9%。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1bp报1.8025%。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上行,全天总成交金额缩量至1234亿元,“24汉江国资MTN001B”涨超2%,万科债多数下跌。利率债与信用债的表现分化,反映了市场对不同类型债券的风险偏好差异,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欧债与美债市场集体下行】
周四,欧债收益率集体下跌,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9个基点报4.432%,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降。美债收益率同样集体下跌,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7.20个基点报3.553%,3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美债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全球债市的集体下行,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投资者需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