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息债市场加速扩容,商业银行重启发行降成本
AI导读:
今年浮息债市场加速扩容,商业银行时隔多年重启发行。浮息债票面利率随市场基准利率调整,当前市场规模小但发展有新动力。2025年6月起商业银行债重返市场,发行规模可观,多与科创等概念结合,未来供给或加大。
浮息债市场今年加速扩容,商业银行出于负债端降成本的考虑也在时隔多年后重启了浮息债发行,这一举措备受市场关注。浮息债市场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财联社统计,今年至今,浮息债券已发行了2730.70亿元,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127%,特别是6月以来浮息债发行近2000亿元,供给快速扩张。浮息债市场扩容,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与固息债相对,浮息债是票面利率随市场基准利率定期调整的债券,通常由基准利率与固定利差构成,基准利率一般与DR007、LPR、LIBOR等挂钩。这种特性使得浮息债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
根据华西证券固收首席姜丹的研报梳理,国内浮息债市场始于1995年,经历了1995-2000年、2003-2011年、2014-2021年三轮扩张期。2022-2024年,浮息债发行规模显著下降,一方面由于我国债市进入利率下行周期,浮息债发行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或因房地产市场降温,导致ABS发行量下降,相关品种浮息债发行规模也随之锐减。不过,如今浮息债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浮息债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余额仅6200多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规模约0.3%。同时,浮息债类型以政策性银行债、资产支持证券为主,商业银行债及非金信用债较少。但2025年6月起,商业银行债再次出现在浮息债市场,为市场注入新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起,商业银行债再次出现在浮息债市场。6月至今,商业银行已发行了9只浮息债,规模合计389亿元。发行人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和外资银行,期限多在3-5年,浮动利率多以DR007为基准参考,也有银行以1年国债收益率、7天逆回购利率或1年LPR为基准。以9月10日青岛农商银行最新发行的“25青岛农商三农债”为例,期限3年,票面利率以前60个交易日DR007算术平均值加37BP。
图:今年发行的商业银行浮息债

事实上,2013年起金融类浮息债的发行主体就基本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商业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极少参与。姜丹指出,2025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重启发行浮息债,可能出于自身负债端降成本的考虑。近年,受LPR下调、债市收益率下行、地方化债、存款定期化等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进入下行通道,负债端降成本迫在眉睫。
中信证券FICC首席明明认为,浮息债通过票息重定价机制实现“成本跟随市场”,可有效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今年银行发行的浮息债基准利率多为DR007,更能及时反映出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的变化;同时,年付息频率多为四次,即重定价周期为3个月,更短的重定价周期意味着发行人的负债成本可更及时地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另外,今年商业银行所发行的浮息债多与科创、绿色、小微、三农等概念结合,如“25工商银行绿色债01”、“25四川银行科创债”等。明明指出,由于所投项目的特殊性,相较于固息绿色概念债与科创债,浮息债可为银行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更符合相关金融工具的要求。姜丹预计,商业银行净息差暂时难以回升,负债端降成本的需求仍在,未来商业银行可能会继续加大浮息债供给。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