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评级行业革新:从发行人付费到投资人主导
AI导读:
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取消债券发行强制评级要求,推动评级行业转型。三年来,评级机构从发行人付费转向投资人主导,提升评级准确性和区分度,并拓展非评级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新华财经北京8月6日电(王菁)2022年8月6日,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推出“取消债券发行强制评级要求”等重要举措,挑战评级行业商业模式。
三年后,评级机构转型成长。从“发行人付费”到“投资人主导”,从监管背书到市场竞争,信用评级行业重构筋骨,步入高质量发展。
评级新生态:主业质量“自我革新”与“投资者导向”深入推进
系列政策推出,改变评级机构生存环境,倒逼其重新定位核心价值。评级虚高、预警能力弱等问题改善,高等级主体比例下降,但级别分布区分度仍不强。
高等级信用债违约率下降,但AA+和AA序列仍存在倒挂。评级机构大幅调整情形变少,风险预警作用提升。
“信评新规是行业分水岭,转型阵痛不可避免。”券商资管债券投资经理坦言。中债资信形成具有区分度的级别序列体系,高等级主体从未违约。
评级机构引导市场加速向投资者服务转型,试水“一页纸”信评报告。市场反应分化,但优化“评级准确性和区分度”是重塑行业权威性的关键。
随着绿色、科创等概念凸显,创新贴标债券涌入市场,机构更新升级评级体系。联合资信推出《科创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及模型》。
非评级业务崛起:估值定价、数据服务等多元化渠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主流评级机构拓展非评级业务,涉及估值服务升级、信用数据库建设等。监管部门推出组合拳,引导行业规范化、多元化运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估值和评级是债券市场最核心的为投资者服务的两项业务。
多家评级机构建立成熟的估值体系,高质量的信用评级结果是债券估值公允性的重要基石。
差异化服务成为评级机构突破传统业务天花板的关键。行业出海方面,《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为行业指明方向。
远东资信探索打造特色合作促进模式,中诚信国际发布全球人民币信用评级序列。YY评级获得“标普全球中国PMI”独家冠名权。
展望后续,随着新领域崛起,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将完成自我革新,有望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大话语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