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8月8日及以后新发行的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市场关注此举对债券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认为短期内对理财市场影响有限,资管产品受影响或小于自营。

  8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国债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对8月8日及以后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市场关注,此次政策调整将对债券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交银理财研究部指出,《公告》明确“8月8日后新券征税”,但新券尚未发行,当前市场交易标的均为免税老券。短期价格反应更多源于交易型资金对远期供给的预期调整,而非老券现金流实质变化。当前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与老券的利差仍稳定在0.5BP左右,市场对老券免税价值的重估缺少可以比较的锚点,短期扰动窗口或持续至8月8日后新券招标落地。

  “此次政策调整设置了一定的缓冲,对2025年8月8日以前发行的相关债券品种不构成影响,直至债券到期。调整仅针对新发的相关债券,且对理财投向中占比较大的同业存单等不影响,预计短期内对理财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

  徐雯超进一步指出,理财产品收益率、资产配置的策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仍然较低,多数投资人仍然偏好低波稳健类产品,对产品的“破净”敏感度较高,预计债券资产仍将占据理财产品中的主流配置品类,大量流向权益类产品的可能性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调整后,仍有多项具体操作细节尚未明确。交银理财研究部分析,以10年期国债为例,理论上根据6.72%的增值税及附加税,并根据当前利率测算,增值税落地或使得机构持券成本上升约12 BP,但需考虑以下方面:新券上市后一般都会有3 BP左右的流动性溢价;增值税从法理上来说是链条税,但目前金融机构持有环节能否抵扣进项税等条文仍需再明确;需求结构可能随之变化,目前资管产品、公募基金等机构占比不小,且增值税率仍是减半甚至免征状态;老券的“免税溢价”不只体现在票息免税上,也体现在相对新券的久期利差压缩上。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交银理财研究部分析认为,届时新券落地后实际价差或收敛至3—6BP左右。

  总的来看,资管产品受到的影响可能小于自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由于资管产品(包括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等)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因此其投资国债等品种所征收的利息收入增值税将低于自营部门。未来银行等机构通过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相应的债权投资的意愿可能会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