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新政落地,首批科创债发行备受瞩目
AI导读:
债市“科技板”新政接连落地,首批科创债发行备受瞩目。9家股权投资平台披露科创债发行文件,合计拟发行规模上限达41.6亿元。新政对科创债的发行主体、募集资金用途等进行升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科创板日报》5月9日讯(记者杨小小)在债市“科技板”新政接连落地的大背景下,首批“试水”科创债的股权投资平台已作出最新行动,此举备受市场瞩目。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最新消息,截至5月9日,鲁信创投、北京亦庄投资、苏州金合盛控股、深投控、无锡创投集团、浙江国资运营公司、安徽国资运营公司等共计9家股权投资平台接连响应,披露了科创债发行文件,合计拟发行规模上限达41.6亿元。其中,深投控规模最大,为10亿元;锡创投规模最小,为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国资运营公司今年1月已发行了一期科创债,本次二期科创债拟发行规模4.6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政策面上,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等部门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这一消息在VC/PE募资难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上可见,目前共有9家国资背景的股权投资平台进行了科创债发行文件披露,其中两家来自苏州,分别是苏州金合盛控股和苏州元禾控股。苏州元禾控股拟发行金额为6亿元,期限为3年,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该机构表示,科创债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缓解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募资难问题。
此外,已有24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债券注册发行,预计总体规模近155亿元。这些机构包括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民营企业。有国资背景机构人士表示,发行相关债券是常规举措,此次引发关注主要是因科技创新主题和首批名单效应。
浙江国资运营公司发债募资的主要用途包括股权投资自有资金投入的置换和基金投资。市场关注债市“科技板”新政下,发债募资主体是否将进一步扩大。有市场化机构合伙人表示,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扩大对VC/PE总体利好,可直接缓解募资难问题。
科创债相关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沪深交易所启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工作。2022年5月,科创债正式落地。新政对科创债的发行主体、募集资金用途等进行了升级,提高了科创资金使用灵活度。
此前,科创公司债累计发行额中,民营企业占比不足1%,央企和地方国企占比接近98%。新政的推出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