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城投债发行审核新规则,强调城投平台审慎确定申报方案并遏制简单拼凑业务转型。新规导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额与净融资额双降,市场关注未来城投债供给及信用利差变化。

  城投债发行审核门槛出现新变化,对市场影响深远。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审核重点关注事项(2025年修订)》(简称“3号指引”)。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3号指引”在城投债发行审核上既严格又灵活。“紧”的方面在于,强调城投平台需审慎评估自身经营和偿债能力后确定债券申报方案,并遏制简单拼凑业务转型;“松”的方面则在于,允许资质良好的城市建设企业发行人将募集资金用于合规、收益良好的项目建设。

  一位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人士透露,随着“3号指引”出台,拼凑业务转型的地方融资平台发债难度大增,而具备市场化经营能力和良好盈利能力的城投公司发债渠道或将更加畅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额与净融资额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一季度城投债发行额为15762亿元,同比下降13.7%;净融资1111亿元,同比下降30.2%。

  就发行渠道而言,交易所城投债发行金额为6061亿元,同比下降7%;净融资673亿元,下滑26.2%。这主要受债券收益率上行及新指引出台前窗口指导政策收紧的影响。

  该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人士表示,未来城投债供给放量难度加大,优质城投债争夺将更加激烈。他们正在积极增持优质城投债,期待未来信用利差趋降以获得可观回报。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预测,未来两个季度城投债密集到期,可能进一步加剧城投债市场的“收益荒”,建议负债端稳定的账户适当拉长久期,锁定高收益资产。

新规“强化”城投债发行审核门槛,业界预期城投债供给难“放量”。

  “3号指引”的出台引起了理财市场的高度关注。配置型资金如理财子、券商、保险基金等都在积极沟通如何调整城投债投资策略。

  “3号指引”明确了城投类属性的核心标准——“335”指标,即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收入占比均不超过30%,财政补贴占净利润比重不超过50%。同时,强化了对城投公司偿债能力的新要求,如发行人需具备清晰的主营业务定位和稳定的经营能力等。

  华源证券固收分析师廖志明指出,“3号指引”更关注城投公司的偿债能力,对资产流动较差、付息负担较重、业务分散的城投公司发债融资将设置更多限制。

  业内人士透露,即便地方城投公司退出融资平台名单的速度快于预期,城投债券供给仍将难以放量,未来城投债供需关系变化趋势或利好资金配置。

  中证鹏元信用评级研究发展部张琦认为,“3号指引”将加剧城投信用分化,一般资质的城投主体或因披露要求更严格而面临发债难度提升。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指出,在城投债发行审核趋严、融资渠道收紧的环境下,部分城投公司不仅存量债规模无法增长,甚至可能因债券到期净偿还而减少。

  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人士透露,他们正在积极增配优质城投债,以避免未来配置难度加大。此外,3月债券收益率上行也吸引了他们增配城投债。

  数据显示,受3月债券收益率上行影响,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普遍上涨。

理财子与保险加价买入优质城投债,看好信用利差收窄回报。

  随着“3号指引”的实施,未来城投债净融资额何时“转正”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城投债净融资额一度转正,但3月又转为负值。华安证券固收分析师颜子琦认为,这主要受城投债到期高峰和低等级城投债发债融资压力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4月城投债到期额仍较高,加之“3号指引”对部分城投公司发债采取更严审核举措,短期内城投债净融资额“转正”难度较大。这或导致资金纷纷提前加仓优质城投债。

  部分理财子和保险等配置型资金已在市场交易价格基础上加价买入高评级城投债,以锁定较高回报率。私募基金等交易型资金也在迅速加仓低评级高收益城投债。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建议,负债端稳定的账户应持有期限稍长的城投债,并关注3至5年期城投债,以赚取更高的静态收益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