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人民银行等部门释放积极政策信号,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金融机构创新机制、丰富担保增信手段,助力民企债券融资回暖。2025年一季度民企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加权平均利率降低,债券市场对民企的支持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债券融资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以及沪深交易所纷纷释放出积极信号,旨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创新机制、丰富担保增信手段,集中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在政策引导下,针对民企特有融资痛点难点的债券产品有望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对民企的支持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政策发力,推动融资扩容

债券发行一直是促进民企融资多元化的重要途径,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政策推动下,2024年民企债券融资出现回暖趋势。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民企(非金融企业)共发行债券145只,规模达1143.24亿元,发行家数持续扩大;同时,加权平均利率为2.39%,较上年同期进一步降低。

为助力民企债券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相关部门近期频繁释放积极政策信号。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14条务实举措。此外,聚焦债券融资主题的民企座谈会、培训会等也密集召开,旨在推动债券市场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金融机构创新增信手段

从相关座谈会内容来看,增加债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价值认同成为民企的重要诉求。业内人士坦言,与传统央企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债券估值波动大、信用风险识别难度高,导致主承销商承做动力不足,部分投资机构也因投资不确定性较高而持谨慎态度。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进一步创新民企债券增信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成为政策着力点之一。同时,金融机构已在尝试丰富民企债券的增信手段,创新金融产品。例如,兴业银行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W)、资产担保债券等模式,提升民企债券适销性;招商银行承销了全市场首单股票质押型资产担保债券,构建了双重保障机制。

业内人士建议,可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债券增信手段,弥补民企债在信用资质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专利、研发投入等无形资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增信措施。

民企债券发行前景乐观

随着金融机构在承销端、投资端加大支持力度,民企债券融资前景乐观。兴业银行表示,将继续通过创新债券支持重点领域民企发债,加强组织引领。光大银行则发布了“服务民企光大行”行动方案,提供包括专业债券发行团队、成熟债券分销体系等在内的多项特色化服务。

展望未来,考虑到民企债券融资对利率敏感且信用利差处低位,债券融资具备成本优势。同时,随着更多支持民企发债融资的新工具落地,民企债券发行与净融资有望持续改善。特别是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为民营科创债发行带来新机遇。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