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例会,提出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旨在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维护市场信心。2024年债市发行量显著增长。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了2025年第一季度(总第108次)例会。会议深入剖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后续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全面部署。

  针对债市的发展,会议特别提出,需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密切观察并评估债市的运行情况,尤其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波动与变化。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债市的稳定运行,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货币政策的流动性应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而非推动资金在债市内部空转。央行对债市的关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实体经济复苏,通过稳定债市,引导资金合理流向实体经济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央行在货币政策例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宏观审慎”,这显示出其对债市运行的关注已超越短期操作层面,更加侧重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及市场整体稳定性。在当前经济复苏、流动性调整及海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债市的波动已引起广泛关注。

  曾刚进一步指出,“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体现了央行对长端利率走势的高度敏感性。长期收益率直接影响企业的借贷成本、债务结构及资本投资。央行对此加以关注,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防止无序调整导致融资成本异常上升。他强调,央行对债市的表态凸显了对当前债市运行态势的重视,旨在保持资金面稳定,维护市场信心。

  建元信托研究部总经理丁晓峰认为,当前长期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反映出货币需求不足、货币价格低迷及货币在债市空转的现状。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换挡加速,长期收益率需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央行作为流动性管理机构,需提前预示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确保债市的平稳运行。

  据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70.4万亿元,交易所市场发行债券8.9万亿元。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及公司信用类债券等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177.0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