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鼓励评级机构在债券信用评级中纳入环境信息指标,旨在推动企业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帮助投资者全面评估债券风险,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评级机构在债券信用评级中纳入环境信息指标。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强化企业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助力投资者全面评估债券风险,并有效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业内专家强调,环境风险已成为衡量企业信用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改革评级机制,纳入环境信息指标,不仅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债券评级新导向:环境指标纳入考量

《实施意见》具体指出,评级机构需将环境信息指标,如碳排放、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融入债券发行评级体系。这一变革意味着,在评估债券信用时,除传统财务指标外,企业的环境表现也将成为重要参考。此举旨在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帮助投资者精准评估债券风险,加速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

绿色债券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实践中已广泛覆盖金融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资金主要流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然而,当前评级机构在纳入环境信息指标时,尚存在标准不一、深度不足等问题。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分析指出,《实施意见》的出台,一方面将提升绿色金融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可持续评级、鉴证体系建设,将推动ESG评级业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评级机构积极实践

据了解,国内主流评级机构正逐步将环境信息指标纳入评级模型,通常将其作为调整因素,嵌入各行业评级体系。中证鹏元技术政策委员会主任肖上贤介绍,中证鹏元已发布《ESG因素对信用评级影响的评估方法》,将环境信息纳入工商企业、城投公司等评级模型,涉及大气污染、污水排放等多个方面。

肖上贤强调,环境信息指标作为调整因素,对评级结果的影响往往比一般指标更大,这反映了评级机构对环境因素的重视。在评级过程中,中证鹏元会多渠道核实企业环境表现,如存在重大污染或受环境管理部门处罚,将可能下调信用等级。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鼓励评级机构纳入环境信息指标,不仅优化了评级体系,提高了评级质量,还通过高质量信息披露和信用风险揭示,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助力绿色债券发行和产业发展。

肖上贤指出,环境因素与企业信用水平密切相关,纳入环境信息指标有助于全面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引导企业重视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投资者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偏好增强,环境信息指标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促进资本流向绿色产业。

此外,评级机构纳入环境因素,有助于降低绿色产业融资成本,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形成限制,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

随着《实施意见》的深入实施,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将进一步提升,ESG成为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