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初,可转债市场表现强劲,转债指数连续上涨。机构对可转债的青睐程度不断提升,新发行可转债减少和到期量、赎回量增多导致市场稀缺性凸显。展望全年,可转债信用风险将得到有效缓解,权益市场有望带动可转债市场上行。

2025年初,可转债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转债指数持续攀升,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目光。最新披露的基金持仓数据揭示了机构对可转债的浓厚兴趣。市场专家指出,可转债市场的净供给减少加剧了其稀缺性,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逐渐释放,共同推动了可转债供不应求、估值上扬的局面。展望全年,随着信用风险的缓解和权益市场的向好,可转债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

蛇年开市之初,可转债市场便延续了上涨趋势。2月6日,中证转债指数实现了0.79%的涨幅,盘中更是创下自2022年9月以来的新高,达到424.72点。自2025年以来,该指数已累计上涨2.44%,表现优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

基金持仓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可转债市场的热度。根据国盛证券的研究报告,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市值高达2876.67亿元,占转债总市值的39.75%,较三季度上升了2.96个百分点。同时,持有转债的公募基金数量也达到了7545只,其中61只基金的转债市值超过10亿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机构对可转债的青睐。

可转债之所以受到资金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新发行可转债的减少以及到期量、赎回量的增多导致市场存量规模萎缩,稀缺性凸显;另一方面,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债券股票特性的金融产品,其独特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特征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数据显示,2024年可转债市场规模出现了明显收缩。一级市场发行大幅放缓,发行规模从2023年的1395.40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363.74亿元。同时,大盘品种到期和转股规模显著增加,导致可转债累计退出规模达到1756.92亿元。截至2025年2月6日,可转债市场规模存量仅为7218.34亿元。

展望未来,可转债市场的稀缺性有望进一步强化。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已披露发行预案的可转债合计约1015.06亿元。然而,在退出方面,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预测,2025年将有1228亿元可转债到期或强赎退市。这将进一步加剧可转债市场的稀缺性。

随着债券收益率水平的快速走低和权益市场性价比的逐步显现,一些资金开始通过可转债布局权益市场可能出现的上涨行情。同时,债券收益率水平下降后,投资可转债的机会成本也相应降低。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可转债市场的繁荣。

对于2025年可转债市场的表现,多位机构人士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权益市场的积极反弹,可转债的低价券信用风险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可转债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价格压缩后,市场估值已经开始显现出修复迹象。低价可转债的吸引力增加,市场对可转债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华安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指出,在权益市场反弹的推动下,可转债市场的估值已经开始修复。低价可转债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市场对可转债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国海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则表示,2025年可转债市场有望迎来类似于2021年的平价和转股溢价率“双击”过程。可转债市场在经历信用冲击后将逐步修复,“固收+”基金仍有扩容的可能性,这将进一步推动可转债市场的估值修复。

浙商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建议关注科技成长和主题投资等方向,特别是在低价券中挑选无明显短板的个券,以及在高价券中选择正股股性强、题材强的个券。这些建议为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