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行净息差回升,银行业稳健发展态势良好
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增长,股份行净息差环比回升,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升至43.88%,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保持平稳,资产质量受关注。
股份行净息差环比回升,银行业稳健前行。
11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最新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74.3万亿元,同比增长7.9%,银行稳健发展态势明显。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40.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5万亿元,增长12.5%。其中,财产险公司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9%;人身险公司3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3%;再保险公司8615亿元,较年初增长4.1%;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388亿元,较年初增长8.7%。
金融监管总局指出,今年以来,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流动性指标保持平稳,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银行发展态势良好。
股份行净息差环比回升1个基点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净息差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环比二季度保持稳定,同比则减少了11个基点。分不同类型机构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最新净息差数据环比二季度末回升了1个基点,银行盈利情况改善。
10月末上市银行集中召开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时,多位银行高管就曾提及年内净息差变动逐步趋稳的趋势。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研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模拟净息差为1.32%,与上半年持平,为2022年以来首次,意味着持续四年的息差下行趋势出现阶段性企稳。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净息差企稳主要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清理手工补息、整顿同业存款定价等负债成本节约措施,以及二季度以来资本市场活跃背景下存款活期化以及存款搬家、向非银存款迁移带来的负债结构改善,银行运营优化。
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较上半年末有所上升,但对比去年末来看,仍下降了3.74个百分点。整体经营质效有所提升。

(图截取自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资产质量方面,202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2%,较上季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大行资产占比升至43.88%
今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仍保持了较快增速。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万亿元。作为对比,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0.3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6%。
整体上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地位更加凸显,其资产扩张速度明显快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的资产扩张速度,由此也带来了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不断提升。
记者梳理2019年末以来的数据发现,今年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已达到近年来的新高——43.88%。

此外,在流动性指标方面,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保持平稳。202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9.73%,较上季末上升0.48个百分点;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27.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80.10%,较上季末上升0.21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53%,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80.46%,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