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银行关停旗下部分手机App,涉及信用卡、直销银行等类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加强移动应用管理,合理控制数量。业内人士称,银行App“瘦身”是监管、成本与用户体验共同驱动的必然选择。

  有用户可能会发现,一家银行除了有综合类的手机App,可能还有信用卡App、支付类App、生活服务类App。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银行App优化趋势明显,多家银行开始整合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近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该行现已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缤纷生活”App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中新经纬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银行关停了旗下部分手机App,主要涉及信用卡App、直销银行App、生活类App等。为何银行要关停这些App?这背后反映了银行对移动应用管理的重视。

多家银行App“瘦身”

  苹果手机应用商城显示,“缤纷生活”App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客户端,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积分及分期商城、商户优惠、活动资讯等内容。截至发稿时,“缤纷生活”App仍能在应用商城下载。在打开该App后,会弹窗显示前述迁移公告。公告指出,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

  来源:缤纷生活App

  今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将旗下“凤凰信用卡”App的业务功能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原App关停。江西银行旗下“惠享精彩”App也于3月31日在各大应用商城下线,将相关功能迁移至江西银行App信用卡板块内。此前,渤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等银行的信用卡App已在2024年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手机银行。除了信用卡类App,还有部分直销银行App也陆续关停。10月10日,北京银行公告称,因直销银行业务调整,其直销银行App、直销银行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原直销银行相关业务已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手机银行。今年1至9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发布3期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其中晋商银行的“晋商直销银行”App、青海银行的“青行直销”App等均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另外,一些银行的企业银行App、生活类App也申请注销备案,比如四川银行的“四川银行企业银行”App、常熟银行的“常熟生活”App、苏州银行的“苏心生活”App等。

业内:应注重App运营和客户体验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金融机构应当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建立移动应用台账,完善准入退出机制,统筹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的移动应用建设规划,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优化银行App体验。该《通知》强调,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836家机构的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2346家机构完成关联备案。2025年1月至6月,新增备案App 66款,备案App注销75款。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分析称,在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初期,对线上业务普遍比较重视,纷纷将线下业务向线上迁移。手机App是银行线上移动端的重要入口,银行也由此出现了“一拥而上”的倾向。多个App也有其优势,就是聚焦特定客户群体,可能在专业化上做得更好,也能鼓励内部适当的竞争。但由此也带来客户体验不好、内部重复建设等弊端。艾瑞咨询8月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间中国手机银行App用户粘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70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田利辉对中新经纬表示,银行App“瘦身”是监管政策、成本压力与用户体验共同驱动的必然选择。未来或有更多银行会关停旗下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App。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