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银行零售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受多重因素影响,零售信贷增长乏力,资产质量承压。业内预计零售业务拐点尚需时日,但部分银行仍坚持发展,个人消费贷款政策或刺激需求,助力业务回升。
对许多商业银行而言,零售业务因收益较高、能助力拓展中间收入与推动转型,一直是“必争之地”。尤其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银行零售业务(关键词1)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零售业务持续受到居民就业、收入和收入预期、消费信心等因素影响,在“北极星”指标个人金融资产规模(AUM)稳步增长的同时,零售信贷(关键词2)增长乏力,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对收入的贡献度略有下滑。业内人士预计,银行零售业务“拐点”的到来尚需时日。
零售信贷增长乏力,作为反映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通过零售AUM可以透视银行对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的“吸引力”。截至今年6月末,多数A股上市银行零售AUM较年初增长。其中,工行零售AUM领跑全行业,首次突破24万亿元;“零售之王”招行的零售AUM较上年末增长7.39%;江苏银行等地方银行的零售AUM也稳步提高。
中金公司银行分析师、研究部总监林英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银行零售业务规模实现了一定增长,尤其是零售AUM受益于资本市场表现回暖,增速有所回升。零售存款也保持较快增长,但零售贷款需求仍然较弱,尤其是按揭贷款增长仍处于低位。“零售信贷在发展端和风险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招行副行长王颖在半年度业绩会上称,受市场环境、信贷需求等影响,零售信贷全市场增量大幅下降。
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许多上市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较年初仅实现小幅增长,零售贷款对全行贷款增长贡献度下降,还有多家中小银行个人贷款规模较年初“缩水”。国有大行的个人贷款投放保持着相对“定力”。其中,农行发挥县域金融客群优势,个人贷款较年初增长5.6%。建行把握提振消费政策机遇,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16.35%;同时,作为房贷第一大行,建行利用二手房交易等结构性机遇,上半年房贷的受理量、投放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林英奇表示,零售业务发展的分化,反映出各家银行对零售业务的战略规划差异。部分银行坚持发展零售业务,主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特点,也有部分银行对零售业务发展审慎,聚焦资产质量问题的处置。在零售信贷需求不足、零售业务风险暴露、净息差下行等因素的拖累下,即使零售AUM这项“北极星”指标稳健增长、零售业务“基础盘”进一步扩张,也未能提升A股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占比。多家银行将“加码”投入,展望未来,关于零售信贷风险的“拐点”,各家银行的管理层观点各异。(关键词3:A股上市银行)
王颖认为,零售信贷出现了全行业的风险上升趋势。作为市场的一分子,招行零售信贷风险也有所上升,未来一段时间仍会小幅上升。平安银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则在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平安银行零售不良生成的“拐点”早已显现,有信心保持零售资产质量的稳定。“从全行业看,零售业务‘拐点’可能尚未出现。”林英奇表示,居民信贷需求仍然较弱,零售贷款不良生成仍有压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将有助于刺激零售信贷需求,据测算每年对新增贷款的撬动作用可能在1万亿元左右,相关信贷投放后还能进一步带动消费回暖,形成正向循环,助力零售业务企稳回升。(关键词4:个人消费贷款)
林英奇表示,相对于对公业务,零售业务整体贷款收益率更高,而且能为银行带来稳定的负债来源,具备明显优势。对银行而言,零售业务仍然是重要的利润来源。多家上市银行管理层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零售贷款投放,高质量发展零售业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