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2025年中报:经营韧性凸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2025年上半年,交行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不良贷款率下降。交行深耕高质量发展,将韧性理念融入经营,推进五篇大文章,通过创新迭代实现业务结构性蝶变,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宏观经济逐步复苏企稳之际,交行这张稳中有进的2025年“期中答卷”,无论对其自身长远发展,还是对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前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银行发展转型关键期,交行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为银行业创新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上半年,交行8月29日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达15.44万亿元;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同比增长0.77%;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1%。难能可贵的是,在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之际,交行资产质量随之提升,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9.56%,较上年末上升7.62个百分点,得到中金、广发等多家头部券商肯定。广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公司营收增速回正,不良额率双降,维持买入评级。”
韧性,是交行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的首要关键词。近年来,交行持续深耕高质量发展之路,将“韧性”理念深度融入经营发展。规模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达到15.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9%,其中客户贷款余额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8%。效益稳中有进,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77%、1.61%。零售业务上,交行深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境内银行机构零售客户数2.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30%;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同比增长8.63%。
资产质量持续巩固,报告期内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78.3亿元,同比增加27.9%。综合化经营提质增效,已形成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金融租赁、基金、理财、信托、保险、境外证券、债转股等业务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子公司资产总额7847.31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比例5.08%。股东回报持续提升,拟向全体股东每股分配上半年现金股利人民币0.1563元(含税),总共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138.1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30.0%,这是交行连续第二年开展中期分红,也是全年分红比率连续第14年保持30%以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交行的经营韧性源于清晰的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一四五”战略,锚定上海“主场”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两大方向。2023年有关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交行紧紧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多维度创新驱动将能力转为发展的势能。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大关,获贷企业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1.12%;节能降碳产业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58%,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450亿元;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6%;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1.3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过2860亿元,互联网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52%。
交行的创新迭代,始终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根基,将上海“主场”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突破口。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增长引擎,上海正全力推进“四大功能”的强化、“五个中心”的深化建设,交行从建强金融服务功能切入,截至6月末,在上海地区人民币实质性贷款增量排名市场首位,与60个市级重大项目、118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关系。深度融入上海金融市场建设,达成“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此外,交行还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持续建强科技金融“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在上海设立23家科技特色支行。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交行主动抢抓数字科技重构金融服务生态的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布局步伐,围绕“1+1+N”人工智能建设框架,打造端到端的智能化应用体系。例如,上线“交银航贸通”平台,集成跨境结算、结售汇等高频跨境金融服务场景,提供秒级金融支持。推出“链享惠贷”、“商圈惠贷”等纯信用场景产品,迭代优化“云跨行”、“司库”等支付结算产品服务。以创新迭代为战略保驾护航,交行将持续在行业竞争中稳占优势地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