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2家上市银行中报显示,六大行零售业务齐头并进,个人消费和经营贷增长明显。股份行和城农商行个贷增长疲弱,负增长现象普遍。银行对零售业务趋势判断不一,拐点论引发关注。大行继续深耕消费贷和经营贷,中小行则寻求突围策略。

财联社9月4日讯(记者梁柯志)42家上市银行中报发布尘埃落定,零售业务成为近期业绩会上各家高管无法回避的热点和痛点。随着银行零售业务的分化,市场对零售贷款的风险趋势判断存在显著分歧。

中报数据显示,六大行的零售业务总体齐头并进,个人消费和经营贷均获得明显增长,争得银行业零售业务半壁江山。相比之下,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的个贷增长较为疲弱,多为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如平安银行、杭州银行个贷总额呈现负增长。

有意思的是,不同银行对零售业务的趋势判断截然不同。近期业绩会上部分银行高管认为,当前零售不良拐点已过。比如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的拐点已至”、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认为其“信用卡不良拐点已至”。

但更多的银行认为,当前零售贷款风险上升趋势未见拐点。如招行副行长王颖即坦言“零售贷款风险上升的趋势未见拐点”,杭州银行副行长潘华富也表示“大零售整体风险目前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拐点目前仍尚未出现”。

9月5日,某股份行广州分行零售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拐点论与各家银行零售不良出清程度和对目前市场风险判断有关,也能反映下一步各家行在零售业务的推动力度和风险容忍度。去年底以来,不少中小银行在加大出售和处置零售不良,为新增腾挪资源空间;大行的做法则是做大规模来稀释不良比率。

随着9月份消费贷“国补”正式落地,四季度乃至明年的零售市场还会迎来更多变量。9月4日,某城商行上海分行行长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大行全线出击的影响下,中小银行零售业务和客户受到压力越来越明显。此次贷款贴息后,中小银行在经营和消费贷的增量难有突破,信用卡业务空间也非常小,下一步将在普惠贷款、房贷方面做一些重点突破。

二元分化确认:大行高速增长,股份行地方银行多数萎缩

中报数据显示,六大行的零售业务总体齐头并进,个人消费和经营贷均获得明显增长。如建设银行个人经营贷款增幅20.38%;个人消费贷款增幅16.35%;工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0.2%;农行个人经营贷增加17.2%,个人消费贷增加8.5%;交通银行个人经营贷增长6.5%,个人消费贷增加16.82%。

某大行深圳分行个贷业务人士对财联社表示,上半年该行在个贷的资源配给和考核重视程度上较去年有所提高,尤其上半年房地产成交有一定回升,带动房贷增加;同时,经营贷的利率和条件优化也对上半年规模增长有带动作用。

建行行长张毅在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建行大零售贷款市场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个人类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及信用卡余额均居同业前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将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流向消费领域,促进相关贷款稳步增长。

相比之下,股份行的个贷增长较为疲弱,如光大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5%左右,但是个人经营贷和信用卡均为负增长,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增长为1.57%;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余额36,781.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92%,其中信用卡贷款规模同比轻微下降;中信银行个贷(不含信用卡)增长0.82%,个人经营贷和房贷分别增长1.72%、3.72%;平安银行个人贷款总额下降2.3%,除按揭贷款增加6.2%外,其余个贷品种均下降。

数据显示,包括部分大行、招行、平安、光大等多数国股行,信用卡信贷规模都呈现负增长,成为零售业务下降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该行上半年零贷规模下降411亿,其中信用卡占比超过95%,不过,基石类贷款中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了201亿。

城商行零售业务表现更为疲弱,与上半年区域地产成交有一定关联。如杭州银行上半年经营贷、消费贷双降,仅房贷上升,导致个贷总额减少64.70亿,降幅2.12%;青岛银行经营贷、房贷和消费贷全线下跌,个贷总额降幅为3.2%。

据钱江晚报报道,上半年杭州新房市场现两极分化,但是二手房市场相对活跃,共成交48926套,同比上涨13%,创下近4年来同期新高。

中小银行下一步如何突围?

9月2日,上海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表示,零售与对公业务不同,各家银行业务差异度、非标程度更大。由于对风险和市场判断、策略不同,导致上半年各家银行在零售业务和风险管控出现分化,尤其大行跟中小银行之间。

对于零售业务的下一步打法,大行和中小行略有差异,但是预计还是会继续在房贷和消费贷、经营贷方面搏杀。9月5日,某股份行广州分行零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零售业务非常难,内部在压降高风险资产和处置不良,外部受到零售贷款需求疲弱影响,上半年消费贷和经营贷有小幅增长。下一步还是继续加大外部合作渠道提高消费贷的增长,但是零售业务萎缩、比重下降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9月5日,华南某城商行总行营业部零售负责人表示,作为地方银行消费贷主要依赖网络助贷渠道获客,自营消费贷基本持平。贷款贴息对于非试点银行肯定有冲击,目前总行尚未有系统对策,但是会开发地方国企、公务员客群的消费贷产品,提高审核和放款效率,与大行低利率优势竞争。

该人士表示,与地方国企房企合作加大房贷的增量以及考核比重较大的普惠贷款将会该行下一步重点。房贷额度大,客户质量和风险都优于信用贷款客群,起到零售贷款“压舱石”的作用,但是要看所在地地产交易复苏情况。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近期业绩会上高管表态来看,大行在个人消费贷、经营主体贴息的中央政策加持下,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如建行张毅明确表示,下一步将优化流程、提升体验,继续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经营贷款稳定增长。

股份行中,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基石类贷款、中收益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为零售贷进一步止跌回稳做出更大的改变。招行副行长彭加文则表示,在加大高质量、低成本的负债增长,特别是活期存款增长的情况下,零售贷款是招行要进一步抓的重点,下一步重点在信用卡贷款、零售小微、消费贷款、住房贷款在加大资产组织力度。

城商行则预计在房贷方面继续发力,如上半年“踩空”的青岛银行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下一步零售信贷方面,积极满足个人客户刚需和改善性住房贷款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力争实现均衡发展。

不过,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回应机构调研时候透露,虽然上半年实现房贷投放127亿,余额新增43亿,这是零售信贷稳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石。但是,当前住房销售的速度比前几年明显放缓。

为此,虽然杭州银行不在本次享受中央贴息政策的银行名单内,但是消费贷和经营贷依然是城商行的主战场。该行透露,近期在向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希望呼吁推动地方财政部门能够出台类似贴息政策,支持城商行加快信贷投放,促进经济的向好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