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行情解析:资深投资人陈嘉禾看多逻辑
AI导读:
随着半年报出炉,银行业盈利压力缓解,但息差收窄等问题仍存。资深投资人陈嘉禾认为,银行股与10年前大不相同,房地产风险逐渐释放,银行股更靠谱。他强调,判断银行股价值关键在估值而非短期涨幅,未来5年负面影响因素减少。
随着半年报陆续出炉,银行业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浮出水面。整体来看,行业盈利下行压力较去年同期已有所缓解,主要压力仍在息差收窄,以及个贷、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释放。在资本市场中,银行股作为高股息红利股的代表,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上持续领先,但近期涨幅有所回落,这引发了市场对银行股行情是否结束的讨论。
资本市场上,周二(9月2日)科技股集体跳水,银行股热度回升,中证银行指数全天涨近2%,在各行业板块中领涨。近日,资深投资人士陈嘉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对银行股行情给出了否定结束的答案,并分享了他看多和配置银行股的逻辑。
陈嘉禾指出,今天的银行股和10年前已大不相同,房地产行业的“雷”逐渐拆除,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银行股现在比10年前更“靠谱”。他认为,现在的银行股很好地承受住了地产冲击,我国金融体系依然健康,而且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中国经济的底盘要强得多,对经济发展潜力不必担心。此外,10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也对降低银行坏账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银行股现在需要担忧的主要问题是净息差收窄,但陈嘉禾强调这是一项整体可控的因素。在谈及银行股上涨的逻辑时,陈嘉禾认为,此轮银行股行情的特点之一是交易筹码向配置盘聚集,配置型资金在银行股价足够便宜时开始买入并长期持有,这会加剧上涨行情中交易筹码的稀缺性,推动股价持续上涨。
他还指出,判断银行股贵不贵的关键是估值,而不是短期涨幅。国内资质较优的银行股合理估值(PB)应在1倍~1.5倍左右。展望未来,陈嘉禾认为国内银行未来5年的负面影响因素较过去5年明显减少,尤其房地产和中美贸易冲突的冲击波已经过去,后续影响将边际减弱。但他也提醒,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仍需关注内部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