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中报收官,六大行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共计6825.24亿元,盈利表现分化。受LPR下调等因素影响,净息差收窄成共性挑战,但下行速度放缓,未来有望实现边际改善,为银行基本面提供有力支撑。

  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中报收官,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成绩单”揭晓,银行盈利成为市场焦点。8月29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整体来看,六大行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共计6825.24亿元,日赚约37.71亿元,较去年同期略降,但整体延续了稳健经营态势。从盈利表现看,受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盈利、净息差收窄成为共性挑战,市场对银行未来表现充满关注。

  六大行合赚超6825亿元

  8月29日,六大行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共计6825.24亿元,日赚约37.71亿元。在整体业绩稳中有进的背后,各家银行的盈利表现并非“齐步走”,而是呈现出分化态势。具体来看,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3家银行盈利水平实现了正增长。作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99.43亿元,同比增加34.49亿元,增长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5.1亿元,同比增长2.7%,两项核心盈利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

  交通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1%;邮储银行实现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492.28亿元,同比增长0.85%,仍处于稳健增长的区间。相较于上述3家银行的增长态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盈利数据增速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1.03亿元,同比下降1.4%。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20.76亿元、1175.91亿元,同比下降1.37%、0.85%。

  谈及上半年国有大行业绩表现,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指出,六大国有银行经营业绩整体保持稳健态势。在收入结构层面,受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因素影响,多数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有所下滑;不过各银行均着力拓展非息业务,在财富管理等板块加大发力力度,推动非息收入多数实现同比增长,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银行盈利前景依然可期。

  净息差有望实现边际改善

  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是影响银行净利润的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以来,受市场利率整体下行以及存款成本持续上升等多重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态势,六大行也未能例外。截至上半年末,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26%,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基点。农业银行净息差1.32%,净利差1.2%,同比分别下降13个和10个基点。受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工商银行年化净利息差和净息差分别为1.16%和1.3%,同比分别下降8个和13个基点;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4%,上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54%。

  “从当前净息差表现来看,尽管净息差仍处于收窄区间,但息差下行速度已明显放缓,经营压力有所缓解”,高政扬进一步指出,未来,贷款利率下行趋势有望进一步放缓;同时,叠加前期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存款期限结构优化等成本管控措施的成效持续释放,存款端成本仍存改善空间。综合来看,国有大行净息差有望在未来逐步实现边际改善,息差收窄的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为基本面提供有力支撑,银行盈利稳定性增强。

  在8月29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多位银行管理层均对净息差边际改善充满信心。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指出,“净息差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但是边际降幅已经出现了收窄,上半年降幅同比收窄的企稳态势具有可持续性。对此,工商银行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组合久期管理,增强了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也强调,“随着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的持续释放,加上农业银行同业负债成本跟随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行,有望带动负债端的付息成本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息差水平”。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