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华财经报道,银行业年内“二永债”发行规模破万亿,创历史新高。国有大行稳坐主力,中小银行加速追赶。低利率窗口与结构性优势并存,但资本结构性隐忧不容忽视,银行正谋求从输血到造血之变。

  新华财经北京8月7日电(王菁)两周前,农业银行一笔600亿元二级资本债完成发行,掀开了银行业资本补充潮的冰山一角。截至8月5日,银行年内已累计发行67只“二永债”,规模突破1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其中,近三分之一为二级资本债,单是二季度发行量就达2901亿元,同比增速1.59%。这场悄然而至的资本补充密集操作,正在悄然优化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

  低利率窗口与结构性优势并存 中小银行打响补血攻坚战

  发行热潮背后,是融资成本、同质券种供给、机构资金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完美窗口期”。

  截至8月7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回落0.75BP至1.69%,依然在历史低位震荡,当前融资成本具备优势。正如此前西安银行抓住机遇赎回2020年发行的利率4.3%“旧债”,转而以低至2.4%的新利率发债置换,仅利差节省便达数千万。

  同时,三季度初的城投债等传统信用品种供给收缩,大量机构资金转向高评级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在8月2日当周成交一度高达2639亿元。某资管固收负责人指出,“当前金融债利差压缩至50BPs以内,配置价值凸显,我们近三个月增持二永债超百亿。”

  从年内“二永债”发行结构来看,呈现出国有大行稳坐主力、中小银行加速追赶的势头;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16家国有大行合计发行5950亿元,农行单笔600亿、建行400亿永续债等大单频现;同期,城商行、农商行发行主体也有所扩容、达到42家,规模1799.6亿元,江苏、浙江、广东三地最为活跃。

  “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单家发行超百亿元,而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降至8.89%,资本补充压力‘肉眼可见’。”某券商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称。

  实际上,对区域性银行而言,这场发债潮是一种“自我救赎”。据券商研究报告,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城商行、农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12.44%与12.96%,明显低于国有大行的17.79%。一家农商行负责人对新华财经表示,“现在靠利润补充资本,就像用漏水的桶接雨。”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监张婷婷此前在研究报告中也提及,部分农商行ROE已跌破5%,内生造血能力不足。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以来,兰州银行、西安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获批发行资本工具,总额度逾200亿元,且获得“两年内自主择机发行”的灵活窗口。据券商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为1545.6亿元,同比大涨50%,其中城商行占比高达95.8%。

  资本结构性隐忧不容忽视 银行谋求从输血到造血之变

  然而资本债的“特效药”属性,难掩其内在局限,因此银行还需要多元化融资工具协调发力。根据监管规则,二级资本债发行满5年后可计入资本的比例逐年递减,从100%降至20%,若未及时赎回则效力锐减。

  今年二季度,某农商行资本充足率跌至9.5%附近,成为年内首家放弃赎回的银行,暴露出边缘机构的脆弱性。联合资信银行业分析师王昊此前表示,未来三年将有1.2万亿二永债进入减记期,尾部银行赎回压力集中。

  此外,更根本的矛盾在于资本结构。“二永债只能给银行‘镶边’,无法强健‘心脏’,”前述负责人对新华财经解释称,当前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超4000亿,非上市中小行情况更严峻。这些工具仅能补充二级资本,而核心一级资本短缺才是中小银行真正的痛点。

  面对瓶颈,政策与市场的创新探索已然展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的定调下,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创新工具组合拳。招联金融董希淼对新华财经表示,“亟需建立专项债、特别国债、优先股、永续债的多层次工具箱,尤其向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中小行倾斜。”

  当然,商业银行自身也需要进一步重构生存逻辑。近期,多家银行在年中会议中强调“反价格战内卷”,广发银行明确转向差异化服务,浦发银行加速AI与数据要素应用。

  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向新华财经透露:“我们正通过压降高风险权重资产,将资本充足率管理前置到业务审批环节。”这种从“高收益资产高成本负债”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的转型,或将成为缓解资本消耗的关键一跃。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资本新周期”已经启幕,当2019年首批永续债自2024年起陆续进入赎回期,银行资本管理已经步入深水区。二级资本债的万亿洪流,虽为银行业筑起短期安全垫,但首批永续债的到期高峰与核心资本持续下滑的背离,还在挑战着单一工具承载力的极限。

  未来商业银行真正的竞争力,将取决于能否在监管弹性与市场创新间找到平衡——当资本工具从“短期输血”转向“长效造血”,信贷扩张、风险抵御与服务实体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三角支撑。

  眼下,这场“二永债”为代表的资本补充潮,既是中小银行求生图存的应急之举,更是银行业重构发展逻辑的深刻序章。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