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多家银行火速落实,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能,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金融助力提振内需迎来又一重要举措,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简称“贴息政策”)。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多家银行火速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市场活力。

  银行落实贴息政策,银行业人士认为:有利于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利于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鼓励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接下来,应设计贴息贷款产品,精准对接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并加强风险管控,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多家银行研究落实贴息政策

  湖南高桥大市场是中南地区一个综合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000多亿元。佘羽(化名)是这一市场经营多年的个体商户,主要从事食品、饮料批发,因厂家安排增加订货指标,手头流动资金出现缺口,令他一筹莫展。

  农业银行湖南长沙自贸区高桥支行的支持,帮佘羽解了燃眉之急,在提供申请资料后,200万元的经营贷款很快就获批。“没想到办贷这么高效,一下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佘羽感慨道。

  这是金融“活水”滴灌服务型经营主体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今,贴息政策的推出将为其进一步“减负”。8月4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贴息政策出台后,该行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加强资金合规使用,确保贴息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及时将好的政策精准传导至千企万户。

  8月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火速跟进、研究落实贴息政策,从优化流程、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着手,积极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工商银行表示,该行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实施。中国银行称,将全力抓好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推动政策尽快落地,以高效、精准、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建设银行亦称,将切实做好贴息政策的传导落实,让消费市场参与方更加便捷地获得国家政策红利。

  “交通银行及时研究制定了《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6大行动、35项具体措施,从供需两端加大对消费的支持。”8月4日,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后续将积极落实贴息政策,以数字化手段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提振消费。

  降低融资成本

  在重庆市江北区,一家主营日化用品的个体工商户阎华(化名),因流动资金短缺,其扩大经营的计划一度搁置。“平安银行3天内放款150万元,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木棉花日用品工作室负责人阎华说。

  记者采访获悉,平安银行近日积极落实贴息政策,正在针对个人消费者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优化贷款产品,提高响应能力、降低信贷和融资成本。

  “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政策贴息和银行让利,能够有效降低贷款成本。”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个人消费者,优质客户利率可低至3%,全力支持消费场景下的信贷需求;针对小微企业客群,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优质客户利率也可低至3%,最大限度地满足经营主体贷款融资需求。

  本次贴息政策的推出,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而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供需两端。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通过财政贴息,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和鼓励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适度让利于民。

  “从年初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到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再到国常会部署的两项贷款贴息政策,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体现了宏观政策着力促消费的决心,下半年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对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是提振消费的一项创新举措。银行积极落地贴息政策,有利于自身经营和发展,接下来需要精准对接需求、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落实贴息政策,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一位某股份制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此次贴息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复苏、消费的增长,也有利于银行净息差的企稳。其中,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占比较高的银行,增益更明显。

  接下来,银行应设计贴息贷款产品,精准对接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建议,银行要针对个人消费端,梳理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设计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明确贴息后利率、额度、期限等核心要素,简化申请流程,降低居民获得信贷的门槛。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银行可以聚焦餐饮、家政、托育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主动摸排融资需求,尤其是对暂时存在资金困难或有扩张计划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曾刚说。

  金融机构也应加强风险管控,确保资金合规使用。曾刚提示,银行应严格审核贷款用途,通过合同约定、贷后跟踪等方式,确保贷款真正用于个人消费或服务业经营;配合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做好贴息资金核查,建立台账记录贷款发放、贴息申请等全流程信息,保障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