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某国有大行宣布将信用卡逾期账户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引发关注。公告明确了费用类型及计入方式,实施地区先从上海市分行试点。此举旨在强化风险管控与成本追偿,符合合规框架,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后续纠纷。

  近日,某国有大行一则关于信用卡逾期账户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的公告引发外界关注。相关公告显示,该行将于2025年9月14日起,对信用卡账户因逾期所产生的相关诉讼类费用一并计入涉诉信用卡的账单中。

  公告进一步说明了相关诉讼类费用的详细所指,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公证费、送达费、公告费、律师费等,将按照司法判决或仲裁裁决结果,逐笔或合计一笔(涉及上述多项费用时)计入涉诉的信用卡账单中。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诉讼类费用为“尚未偿还及经司法程序认定需由持卡人承担的”,银行不计收利息及违约金。持卡人通过信用卡账单可以查询上述费用,通过该行境内任一营业网点、智能柜台、ATM或存取款一体机等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等渠道,按相关信用卡还款方式偿还上述费用。

  实施地区将先从该国有大行上海市分行涉诉信用卡账户试点开展。具体而言,该行上海分行长宁支行自9月14日起实施,该行上海分行自10月11日起实施,该行其他地区分行自10月19日起实施。

  据了解,银行委托律师通过诉讼途径催收信用卡透支款所产生的诉讼类费用计入信用卡账单的做法,在业内并不常见。记者翻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在信用卡纠纷民事判决案例中,有不少争议正是围绕银行因催收而产生的律师费等诉讼类费用是否由持卡人承担而展开。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卢若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因信用卡逾期引发的诉讼费,由提起诉讼的原告(银行)垫付,法院会以判决形式确定最终承担主体(通常是持卡人)。诉讼费金额不大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会判决由持卡人直接向原告(银行)支付。

  对于此次国有大行试点推行信用卡逾期账户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记者查询该行申请信用卡的相关协议发现,用户在申领该行信用卡时需勾选同意的多份协议中,对信用卡账户因逾期所产生的诉讼类费用的支付已有所说明。

  该行手机银行App所展示的申请信用卡重要提示文件提到,在适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因甲方(信用卡持卡人)未按约定履行本协议项下义务,乙方(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债权而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如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公证费、送达费、公告费、律师费等),由甲方承担。

  卢若峥认为,该行将信用卡逾期账户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的做法,可视为对合同内容的细化,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需要注意,诉讼类费用金额应以生效判决为准。同时,银行需充分保障持卡人知情、异议权,否则容易引发合规风险。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看来,该行将信用卡逾期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是在合规框架下强化风险管控与成本追偿的市场化举措。其在公告中已明确费用类型、实施范围及时间,并强调不计收额外利息与违约金。既体现对持卡人知情权的保障,同时规则清晰,也有利于减少后续纠纷。

  近年来,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攀升,银行等机构主体频频通过现金催收、不良资产批量挂牌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一位多年从事银行信用卡催收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银行试点信用卡逾期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一方面存在回笼诉讼类费用等压降成本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给信用卡逾期的持卡人增加压力,促使其尽快还款。

  在薛洪言看来,银行推进该项政策试点,反映出其提升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面对信用卡逾期规模攀升带来的处置压力,将司法程序中的刚性成本如律师费、财产保全费等转移给责任方,可直接减少利润侵蚀,推动逾期客户主动履约。”

  “通过将诉讼全流程成本透明计入账单形成心理威慑,可能降低恶意逾期行为,同时配套技术升级以构建标准化催收流程。公告详细列明费用范围和还款渠道,符合监管对金融服务告知义务的要求,试点推广策略可降低潜在风险,进而实现合规度与透明度要求。”薛洪言进一步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