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银行板块回暖,银行可转债市场迎来转股潮,多家银行转股率超90%。监管政策鼓励、市场供需错配等因素推动下,银行转债正重新成为补血主渠道。股价回暖和白衣骑士助力转股,银行可转债迎来再起航窗口。

  随着银行板块回暖,沉寂多年的银行可转债市场迎来久违的“转股潮”。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转股率高达99%以上,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引入“白衣骑士”压哨转股,中信银行、兴业银行股东主动出手协助转股,银行可转债迈向“发得出,转得动”新阶段。

  在监管政策鼓励、市场供需错配加剧等因素推动下,银行转债正重新回归为“补血主渠道”。

  可转债重返银行“补血主渠道”

  今年以来,成都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转股率普遍在90%以上。7月18日,南京银行“南银转债”触发强赎并摘牌,转股率高达99.98%。7月7日,“杭银转债”正式摘牌,发行规模达150亿元,最终转股比例高达99.96%。成都银行80亿元“成银转债”转股率高达99.94%。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行情回暖,可转债作为资本补充工具的价值正被重新激活。

  股价回暖和“白衣骑士”助力转股

  银行转债能否顺利转股,正股表现是一大关键。苏州银行公告称,其股票价格触发了有条件赎回条款,该行决定行使提前赎回权。不少银行还借助战略投资者之力解决“转不动”的难题,光大银行“光大转债”存续至最后交易日前夕,中国华融出手,为其补充了核心资本。浦发银行公告称,信达投资将其持有的约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浦发银行A股普通股。中信银行、无银行均由大股东出手转股。兴业银行也通过大股东将所持转债转股方式实施增资。

  与增发、配股相比,可转债融资具有不摊薄、不扰动股价、灵活高效等优势。中诚信表示,银行可转债发行正从“能发不能转”迈向“发得出,转得动”。

  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会有更多银行选择通过优化转股机制等方式实现转债成功转股。

  银行可转债迎来“再起航”窗口

  随着转债强赎频现,银行可转债正迎来阶段性发行良机。银行可转债本质上是银行股估值修复的直接受益者,正股上涨使投资者更有意愿转股。截至4月,仅剩1760亿元的存量银行可转债,较峰值大幅缩减63%。业内人士分析称,发行可转债成为银行最优选择之一。银行转债本身的“债性”特征也让其受到资金青睐。

  机构建议,若银行计划重启可转债发行,仍须“慢工细活”,精细设计条款,以增强投资人信心与参与度。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