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存款搬家效应下,银行理财市场走俏,规模达30.67万亿元。固收类产品主导市场,但收益率下降。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权益类和“固收+”产品受青睐。

存款搬家效应之下,银行理财市场进一步走俏。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这也是银行理财规模再度上行,站稳30万亿元大关。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规模较快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推动。理财规模稳健增长,首先是理财产品相较于存款有收益优势,流动性也有一定保障。与股票等投资相比,风险相对更低,故而受到投资者青睐;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也持续通过降费率、创新产品、扩渠道等方式吸引投资者。

规模增长的背后则是投资者的不断涌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名,较年初增长8.37%。4月8日以来,伴随着上证指数创新年内新高,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当下的银行理财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投资者将目光瞄准了“固收+”产品。

上半年银行理财收益率降至2.12%。从投资性质来看,目前固收类产品依然占据理财市场的主导位置,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固收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分别为29.81万亿元、0.7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分别为97.20%、2.51%。

一边是规模站上30万亿元,另一边却是产品收益率的下降。《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2024年末的2.65%下行超50个基点。进入7月以来,A股市场的强势上涨,也让股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愈发明显,部分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出现回调。

事实上,今年以来自权益市场情绪逐渐升温,当前银行客群的风险偏好已悄然发生变化,权益类产品、“固收+”产品由此进入不少投资者的视野。近期,亦有理财机构正加大“固收+”的布局力度。如中银理财近期在其官方服务号上推介称,“固收+”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的部分则组合配置股票、黄金ETF、红利资产等投资标的。

此外,中银理财一款名为“中银理财稳富固收增强双债策略日开A”的固收+产品,风险等级为R2,运作模式为每日开放型,该产品成立于2025年4月,业绩比较基础为1.60%~2.60%。据中国银行APP显示,截至7月30日,该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5.12%,该产品额度目前已售罄。

当前市场环境下,“固收+”产品为何备受投资者青睐?杜娟向时代财经表示,固收+产品具有大比例的低风险资产做压舱石、固定收益之上有增厚收益机会、多数产品支持T+1赎回的特点。不过杜娟同时提醒称,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固收+”理财仍存在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