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限大额存单悄然下架,银行降成本理财市场吸引力增强
AI导读:
近期,长期限大额存单在银行悄然下架,市场分析指出这是为了压降负债成本。随着存款利率下行,高收益长期限存单难寻,理财市场吸引力或增强。投资者应调整投资心态,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信息时报讯(记者梁海祥)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正逐渐退出市场。记者近日获悉,“长期限大额存单”正在各大银行悄然下架。市场分析指出,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部分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策略,旨在降低负债成本。投资者应及时调整投资心态,降低收益预期,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在售大额存单期限缩短至3年
“20万元起存,年利率最高可达1.55%的大额存单,数量有限,欲购从速。”某国有银行白云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个月前,市场上还能找到年化利率2%左右的产品,但如今随着存款利率下调,高收益、长期限的存单产品已难觅踪迹。”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App均已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目前,年化利率相对较高的2年期、3年期存单产品利率在1.20%至1.55%之间。
记者登录招商银行App发现,该行大额存单最长期限已缩短至2年,利率范围为1.10%至1.40%。3年、5年期限产品已“消失”,仅在转让专区可见部分剩余期限3年以内的存单。
此外,平安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最长存期也仅为2年,年化利率为1.4%;兴业银行、民生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最高可达1.75%,但5年期产品同样难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各银行因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差异,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和幅度各不相同。部分银行通过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发行计划(如压缩规模、暂停部分产品等),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旨在降低存款利率,减少负债成本。
理财市场吸引力有望提升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跌至1.43%,较2024年一季度收窄11个基点。
董希淼指出,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依然较大,预计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资金成本,缓解息差缩窄压力。除下调存款利率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存款利息补贴及额外费用,进一步降低存款隐性成本。
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及居民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有望增强。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全市场存续产品达4.06万只,同比增加0.67%;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26亿,同比增长6.73%。
董希淼建议,在资管产品收益率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调整投资心态,降低收益预期。总体而言,投资者应平衡风险与收益,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可考虑存款以外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及国债等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适当增加股票、偏股型基金及黄金等投资。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