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出炉:营收增长分化,净息差待扭转
AI导读: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6家银行营收正增长,30家净利润增长,但存在增收不增利现象。净息差下行趋势未扭转,部分银行选择释放拨备来填补净利润增长短板。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但盈利压力犹存。
4月底,42家A股上市银行集体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其中26家银行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30家净利润保持增长,但“增收不增利”与“增利不增收”现象并存。10家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显示出一定的经营压力。
2025年一季度,尽管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未扭转,给不少银行带来考验和挑战,但已有所企稳,变动幅度收窄。值得关注的是,不少银行选择释放拨备来“以丰补歉”,导致拨备覆盖率明显下降。资产质量方面,42家A股上市银行不良率整体维持去年年末水平,绝大部分位于1.5%之下。
4家银行营收两位数负增长,7成银行净利润正增长
在42家上市银行中,2025年一季度共有四家银行营收超千亿元,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有大行在营收规模上表现依然亮眼。营收规模位于500亿元到1000亿元区间内的银行有五家,分别是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此外,还有22家银行在今年一季度营收规模在百亿元以下。
从营收增速看,26家银行一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常熟银行是唯一一家达到两位数增速的银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16家银行一季度营收出现负增长,其中厦门银行、华夏银行、贵阳银行、平安银行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
净利润方面,2025年一季度有30家银行净利润正增长,占比超过七成。其中,4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另外有12家银行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华夏银行、厦门银行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两位数。
不良率持平,拨备释放“以丰补歉”效应明显
在资产质量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整体保持稳定,基本与去年年末水平持平。不良率相对较高的机构主要包括华夏银行、郑州银行、青农商行、贵阳银行和西安银行。而不良率维持在较优水平的仍以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江浙地区城商行为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拨备覆盖率指标上,部分银行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多位业界人士指出,拨备一直是银行的“利润调节器”,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稍显乏力的情况下,不少银行选择通过释放拨备来“以丰补歉”,填补净利润增长短板。
开源证券银行刘呈祥团队指出,当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风险较前期大幅缓解,不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仍处高位,逆周期拨备动态调整机制作为稳增长政策的组成部分,未来或仍有发力空间。
息差下行趋势待扭转,业内人士料资产端机会更多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平均值在1.6%左右,仍低于1.8%的行业“警戒线”。净息差持续走低反映出银行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净息差处于低位时,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之减弱,对小行形成一定程度的银行业“内卷”现象。
业内有担忧称,若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低息差环境,将对其盈利能力、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带来系统性挑战。一位城商行理财业务负责人表示,负债端仍有待存款利率先行引导下行,但降准降息的时点尚不明朗。资产端方面,他重点提及ABS(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成为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另一位江浙地区城商行人士认为,当前银行营收和不良风险压力主要集中在公司业务及零售端。关于净息差“难题”,他认为信贷收益率短期内难有起色,但信用品种或存配置机会。
在此视角下,银行业整体或面临盈利模式转型的“阵痛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