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存款竞争加剧、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同业负债成为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工具。上市银行同业存单余额普遍增长,但需谨慎把控监管合规风险及期限错配风险。银行需综合施策缓解负债端压力,优化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错配风险。

在存款竞争加剧、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同业负债正成为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工具。同业负债的上涨,反映了银行一般性存款市场拓展难度提高,进而优化负债结构的现实需求。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年末,上市银行同业存单余额相比上年普遍增长10%以上,多家银行同比超20%。多家银行还上调了同业存单备案额度,以应对负债端的压力。

同业负债具有单笔交易金额较大、期限结构灵活可控等优势,使其成为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的重要选择。然而,银行在提高同业负债的同时,也需谨慎把控监管合规风险以及期限错配风险。

负债结构调整

同业负债规模显著提升,主要源于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付息成本管控趋严的行业背景。面对一般性存款拓展难度加大,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配置,加大同业负债工具的运用力度。

同业负债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期限结构灵活可控以及高效融资渠道,使其成为存款增长乏力时期重要的负债补充工具。同业存单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主动负债工具,在监管指标约束范围内仍存在合规操作空间。

然而,同业负债也面临双重监管约束体系,包括显性监管和隐性监管。同业负债占比较高暗藏风险,包括监管合规风险和流动性传导风险。

监管合规风险方面,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总负债的1/3,当同业负债占比接近监管阈值时,将面临多重合规压力。流动性传导风险方面,同业负债的期限错配特征与集中度风险形成双重脆弱性。

进一步压降成本

为实现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将综合施策拓展利率政策空间,进一步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多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及将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

例如,平安银行表示将聚焦吸收低成本存款,管控高成本存款,灵活调整外币资金吸收策略,降低整体负债成本。中信银行则通过压降负债成本为核心,辅之以资产结构的优化,双向发力稳定息差。

面对负债端压力,银行需综合施策缓解压力,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对资金需求的预测和规划,通过灵活的资金调配机制应对短期流动性波动。同时,应拓宽负债来源,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错配风险和对高成本融资的依赖。

此外,监管机构也需强化政策支持以缓解银行压力,通过引导优化银行负债结构,支持金融领域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