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包括华夏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等,旨在传递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及对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此外,多家上市银行还公告了估值提升计划,旨在增强投资者回报。市场分析师认为,这些举措对稳定股价和市场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近期,市场形势多变,A股波动加剧,为了传递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及对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华夏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其中,浙商银行为高管个人增持,这一举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银行纷纷增持,传递市场信心。最新给出增持计划的是华夏银行,4月9日,该行公告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本行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此外,邮储银行控股股东邮政集团、光大银行控股股东光大集团也相继宣布增持计划,成都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两家企业也计划增持成都银行股份。

除了股东增持,高管也加入“护价”大军。浙商银行公告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该公司A股股份,增持金额不少于2000万元。这些增持计划不仅彰显了大股东和高管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对稳定股价和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表示,多家银行近期集中宣布增持计划,主要源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自身投资价值和成长潜力的认可。从市场影响来看,银行增持行为在短期内对稳定股价和大盘走势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振市场信心,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此外,多家上市银行还公告了估值提升计划,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强化风险管理等措施,提升公司投资价值。例如,杭州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等均提出了具体的估值提升计划,旨在增强投资者回报,提升公司形象。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认为,“对等关税”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政策和投资三个层面,但中国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仍较为充足,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银行业已提前处置高风险领域,为应对潜在影响提供了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