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利率将上调,风险可控成关键
AI导读:
银行消费贷或迎来新变化,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此次调整的重点在产品额度和期限上,而这两方面并未发生变化。消费贷利率先降后升,背后是银行面临传统信贷业务收缩和净息差压力增大的现实困境。本次调整加大了风险可控力度。
银行消费贷或迎来新变化。据业内人士透露,多家银行已接到总行通知,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某农商行客户经理称,目前低利率尚可办理,但需在今天(3月31日)内完成审批。
近期,消费贷利率的急剧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对消费者而言,这一变化并未显得如此突兀。
首先,在之前的调整中,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3%以下的利率。大多数银行通过发放限时、限量优惠券来实现利率优惠。例如,宁波银行通过优惠券叠加,利率曾低至2.49%。该行App曾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券秒杀活动,包括2.8%固定利率优惠券、5折利息折扣券、90天免息券等。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曾针对旗下消费贷产品推出限时优惠券。招商银行“闪电贷”通过发放利率券,部分客户利率低至2.58%;浦发银行“浦闪贷”在3月提供了500张年利率3%以下的限量优惠券。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在客群分层和风险管控上仍有严格把关,并非所有客户都能获得最高额度和最低利率贷款。具体利率、期限和额度会根据客户资质等综合评定。
其次,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其实在产品额度和期限上,而这两方面并未发生变化。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提出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
目前,除了上调利率外,消费贷的期限和额度并未发生新的变化。
那么,消费贷利率为何先降后升?这两次变化背后有何原因?
首先,银行面临传统信贷业务收缩的现实困境,消费贷成为银行发力方向。受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有基础。同时,部分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较低利率吸引客户。
其次,随着银行净息差压力逐步增大,为保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空间,银行调整消费贷利率。
事实上,在之前的消费贷“价格战”中,已有业内人士表达担忧。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让消费者盲目申请,加重债务负担。同时,消费贷款也可能被违规挪用。
金融监管总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但前提是风险可控。本次调整是在促消费背景下加大了风险可控力度。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