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险房企化债规模达1.2万亿,债务重组助力行业风险出清
AI导读: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1家出险房企化债规模约1.2万亿元,通过债转股、以资抵债等方式削债。部分企业削债比例达70%,融创中国等境外债全部削债。房企将聚焦轻资产业务,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
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21家出险房企化债规模约1.2万亿元,有望极大减轻这些企业短期内公开债务偿还压力,房企化债成为行业焦点。同时,出险房企通过多种方式削债,改善资产负债表,也有利于行业风险出清进程,债务重组成效初显。
根据该机构统计,截至2025年10月底,完成境内及境外债重组的企业有融创中国、富力地产、远洋集团、龙光集团、旭辉控股集团等;境外债重组获批的企业有佳兆业集团、禹洲地产、绿地控股、碧桂园等;另有多家企业完成重整,债转股等手段被广泛应用。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指出,出险房企纷纷通过多种方式削债。典型方式包括债转股、以资抵债、全额长展期等,核心是通过削债降低实际债务负担,并改善资产负债表,为长期恢复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如龙光集团境内债重组方案采取了现金要约收购、债转股、以资抵债、全额长展期等方式,境外债采取现金支付、可转债、资产信托、展期等多种方式。
从出险企业的削债比例来看,部分企业公开了境外债重组方案,其削债比例在40%-70%左右。如龙光集团境外债经过重组后削债比例达70%。融创中国境外债经过第二次重组将全部削债,境内债第二次重组降债比例超过50%。此外,佳兆业集团等海外债经过债务重组,削债比例均超过50%,降债比例成为关键指标。
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在完成保交楼和债务重组后,不少出险企业将聚焦轻资产业务,重点发展代建、物业、资产管理等业务。华夏幸福近日公布,公司债务重组金额累计已经超过1900亿元。公司介绍,未来战略转型方向将包括轻资产化输出,对产业新城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拆分和封装,面向市场化客户提供整体及各项轻资产服务,包括产业招商、产业招租、园区运营、物业服务等。
刘水进一步分析指出,虽然不少出险房地产企业能够完成债务重组,但其资产负债表仍面临调整压力。轻资产业务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不增加有息负债,能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恢复“造血”能力。同时,出险房企多年积累的核心能力并未完全消失,如产品力和品牌仍有一定影响力,拥有成熟的开发、运营和服务团队且经验丰富,具有成熟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将其迁移至盘活存量资源是合适的转型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整个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物业、资产管理等赛道空间广阔。
业绩层面,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面正在边际改善。Wind数据显示,A股申万房地产行业109家上市公司当中,48家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5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接近半数,其中23家公司增幅超过一倍。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