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住房建设重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五项工作,各地及企业积极响应,从标准、政策到示范、监管,全面加快“好房子”建设,提升民众居住品质。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住房建设进入新阶段。加快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已成为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旨在提升民众居住品质。住房建设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抓五个方面工作: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通过推动这五项工作,在“十五五”期间,“好房子”会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引领住房新风尚。

《住宅项目规范》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对层高、隔音等作出强制规定,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比如,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确保居住舒适度。

倪虹表示,鼓励设计师能够下功夫去研究住房问题。全国住宅设计大赛全国已经报了近2000个方案,不仅有新房子,也有老房子的更新改造。用“揭榜挂帅”的方式,推动研发适用于“好房子”的新型建材。研究绿色建材、智慧安防、全屋智能,通过互联网、传感器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好房子”当中得到应用,提高住房品质,满足民众多元化需求。

倪虹还谈到,很多建筑企业、设计单位都在下功夫研究,其中有的通过3万份调查问卷把百姓最关心的需求要求梳理出来,形成了操作手册,涵盖16类、262项要点,作为“好房子”建造过程中要遵守的,确保建设质量。

关于如何在好的运维上下功夫,倪虹表示,一方面,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对于物业服务要实施一个提升行动,解决好群众有感的一些“关键小事”,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提升居住幸福感。

当前,各地正从标准、政策、示范、监管等多个方面加快开展“好房子”相关实践探索,推动住房品质全面提升。9月26日,上海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的通知,从建筑高度、外立面要求、阳台设计与计容规则等多方面入手,为住宅品质提升指出了新方向,让上海市的“好房子”更有规范可依,引领住房建设新潮流。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物业、好样板六个方面推出若干措施,加快推动全省“好房子”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提升民众居住满意度。与此同时,相关房地产和建筑企业也积极影响政策要求,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将建设“好房子”作为重点工作,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建筑日前在北京举办了首批“好房子”营造体系践行项目授牌,发布了中国建筑“好房子”品牌标识。中建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文兵表示,“好房子”是能切实解决百姓居住痛点,让百姓住得舒心、住得放心的房子。守住质量底线,解决居住痛点,这是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的核心目标,彰显企业责任与担当。

文兵介绍,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将“试点与研发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编制形成可操作、可验收的“技术卡片”,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每一个环节可追溯、可评估、可提升,让“好房子”不仅设计得好,更能建造得好、服务得好;坚持科学评价,动态认证,以客户满意为最终标尺,通过层层递进、持续跟踪的方式,确保“好房子”不是一时之称,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质承诺,赢得市场认可。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自研发以来,已有88个项目纳入试点,其中商品房项目74个、保障房项目14个。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1287万平方米,涉及住宅1052栋、共计6.5万余户,涵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南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现广泛影响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